藉安妮新聞第三期主題帶領孩子從各種不同面向討論戶外生活及環境議題,讓學生多元探索這個無奇不有的世界。
從日本妖怪史的奇幻世界出發,探索妖怪的多樣面貌與文化意涵。運用多樣媒材,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讓學生認識不同職業與自身,並能藉由模型概念將心智圖具體化。
引導學生運用 Big6 議題探究策略,探討「長照20」執行現況,並實際行動體會長者生活、青銀共學。
這堂課程引導學生透過《安妮新聞》與《國語日報》的比較,探討新聞設計的初衷與表達方式。
A Journey of Reading and Writing Elegance: Expressing Love for The Anne Times.
藉由安妮新聞,訓練學生對文章的重點擷取、問題理解及發表評論的能力,並結合英文寫作法,為自己的觀點提出有力的支持論述。
藉由包裝乾燥花,讓學生發現好看的顏色未必合適,並學習如何讓顏色使用能多而不亂,營造有整體感的包裝。
藉由美感教育構成kit做為練習,觀察物件的擺放位置及相對應的關係,體驗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藉由安妮新聞和回收大百科的線上遊戲,讓孩子理解回收的價值和成本,結合表演藝術讓孩子發想身體和塑膠的結合與創意,再運用塑膠回收材料結合節慶完成燈飾。
基本設計養成態度、概念,貫穿學科、生活。觀察、理解、追尋自我。團隊共創主題(註),設計思考引導觀察、整理,創造力成長。培養好奇心,成為終身學習者。(註:某種水果名稱於團隊共創後填入。)
實施對象 學制:國小 課程講師:東區美感基地業師 莊臥龍老
讓學生以室內配色為題,了解選色與個人生活美感品味的連結,最後嘗試為教室壁報配色。
透過前期的觀察與認識,對於比例有初步的了解,再藉由我們自身的人體構造與生活物件的關係,進而延伸至學生每天所接觸的課桌椅,去引導孩子思考。學習設計師的思維方式,運用設計思考方法,為周遭的問題找尋解決方案。透過一連串循序漸進的課程,培養學生對於美的觀察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式,也加強學生對於美好舒適的設計敏銳度。
課程的核心環保理念在於強調資源循環再利用和減少塑膠廢棄物。塑膠瓶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廢棄物之一
以安妮美感報紙第六期、夏日特輯作為媒介,進行「我心目中的 怪物」想像繪畫創作
結合英文課,以報紙中有英雄服飾與英雄試煉的主題為主,並設計角色的英文對話。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苗栗縣立苑裡高中陳俏㚬教師
此堂課安排在藝術生活課 -「攝影賞析」單元中的第一堂,先請學生觀看的封 面,試著比較與一般新聞報紙頭版的差異;接著,透過閱讀世界新聞攝影重要作品,讓 學生感受如何透過影像說故事、傳達觀點,並提高學生對國際議題的關注。
藉由蔬果拓印、紙張與粉彩、墨彩的觀察,複合紙材拼貼擴增學生質感資料庫,將美學素養運用至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