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認識情緒為主軸,透過多元媒材與情境體驗,引導學生探索情緒的樣貌與意義。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透過報紙認識各物種生命的來源,與觀察生活周遭的動物,發展尊重生命與同理心。
運用Canva進行設計、結合ChatterPix Kids製作影片並用padlet上傳作品分享,跨學科學習美感,課程以「我的超人服裝設計」引導學生設計一套結合多元文化、性別平等、生涯規劃及品德教育的超人服裝,將社會議題與職業興趣結合。
透過閱讀、影片欣賞,引導學生思考流浪動物保育、公平正義等議題。
以第四期的封面讓學生產生好奇,引導學生思考安妮報紙的圖畫有什麼意義,激發學生的高層次思考能力,並從中認識抽象圖畫。
將瑜加結合安妮新聞的「HEALTH」AT EVERY SIZE,運用人體去模仿動物的形狀或是行為,與自然的連結,更可以活動到較少觸及的肌群,增進同儕之間有互動學習的機會,
透過觀察報紙內容,找出指定的圖像,並認識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家象徵「美」的代表物。
透過觀察報紙內容,找出指定的圖像,並認識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家象徵「美」的代表物。
閱讀安妮文本的形式,經由把閱讀報紙的步驟進行拆解,從找課程文章,快速瀏覽全文道將有興趣或疑問的部分作記號,深刻瞭解文本內容並整理成筆記,運用閱讀的過程讓孩子去反思文章和融入其中的知識到日常生活裡。
透過閱讀與討論的過程,引起學生對於虛擬網路與真實世界的區別產生想法,並藉由如何保持與網路世界的距離、留意陌生訊息、不被按讚數而情緒跌宕等議題,讓學生學會最自在的網路媒體使用方式。
本次課程從學生熟悉的校外教學切入,探索對於朋友的欣賞及喜好,再延續到對於朋友特質的觀察,增加對於自身交友偏好的探索。
本課程「魚」你共存,守護蔚藍,旨在讓學生認識海洋生態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並反思如何透過行動守護海洋資源。
希望透過閱讀、討論這份報紙讓孩子了解若要呈現一個主題,可以從哪些面向出發蒐集資料。
延伸安妮新聞《六種野外可食的植物》為切入點,帶領學生認識校園裡的野草與平板使用app(Seek),結合營養午餐的藥膳湯更認識到藥草,並分組完成校園野草的報告,最後以「我要活下去—魔法試煉」闖關遊戲為此課程進行總結性評量,使學生感受到掌握知識與技能就如同擁有魔法,進而建立自信與成就感。
運用安妮新聞編排之色塊、心理遊戲、故事內容,讓學生詢問自己,遇到兩難時該如何相處?如何在兩個好朋友間取的平衡? 
運用安妮新聞的文章引導學生討論美的案例九宮格,以及美麗與胖瘦相關的台語詞彙,依高、中年級選取難易度合適的台語字詞。 
相互分享看見不同哲學家的觀點,書寫整理觀點後,再思考自己與哪一個觀點最接近,及背後原因是什麼,進而思考對於好朋友的定義及自己與他人互動間在意的事情
請孩子們閱讀繪本,與繪本對話,回看自己交友的歷程,將象徵每個人的樹,再次排列組合,表達與人相處的期許
透過報紙介紹及補充影片,引起學生對環境污染有具體概念,了解環境保護相關議題是與生活相密切。
透過冬季特刊內威尼斯嘉年華會的文章,了解義大利面具節的起源、不同面具的樣式與功能、製作面具的流程、及其節慶活動的信仰或是價值觀等,最後透過藝術家的指導設計面具並製作面具
藉由閱讀安妮新聞的夢想公寓,連結生活情境,反思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老師讓學生閱讀夏日清單,聽一聽、畫一畫,繪出自己夏日最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