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文化引起動機,讓學生思考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延伸到衣著並結合明星及蘇格蘭傳統服飾跳脫固有既定印象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將《安妮新聞》第7期作為其中的教學媒材,搭配學習單、Canva與多媒體進行課程,從「垃圾減量、資源回收」開始,識將各種常見的回收物分類,搭配〈食衣住行:環保入門指南〉挖空製作成學習單,加深學生對環境永續的關懷與責任感。
以安妮新聞【微生物大百科】引起動機結合上課單元【培養皿裡的微觀宇宙】,與學生分享微生物作品,透過描好色的圓片沾水後放在抹布上,觀察其色彩的毛細現象,最後將圓片沾膠水按順時鐘順序黏上紙杯邊緣,完成衛生紙花。
以校本課程-「閱讀飛夢力」結合學科本位藝術課程為中心,融合性別平等及社會情緒學習等議題,結合〈勇士歌〉的演唱學習與情緒圖卡遊戲、情緒與色彩的連結,練習自我覺察同時探索他人情緒。
帶入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平等等議題,反思日常生活之中,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想法與決定,課程分為四個階段,閱讀、討論、發表、創作,最後透過繪製書籤的活動跳脫性別刻板印象。
以「認識自我、表達自我、接納自我」為主軸,透過多元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個人特質與內在價值,實地走訪國漫館,感受臺灣漫畫文化,拓展藝術與文化視野,結合「我是大安囡仔」單元中,透過自畫像創作與同儕互動,學習描繪獨特的自己,運用周哈里窗理論與CANVA數位創作,將AI與音樂創作平台SUNO創作自己的主題曲,最後發表成果展覽展示。
從貓奴藝術家為引導讓學生,了解動保知識與愛護動物,完成學習單並進行口頭發表,並使用平板閱讀安妮新聞官網,進一步閱讀更多安妮新聞提到的議題,發現生活中隱藏的性別刻板印象、家庭分工與職業、分辨性騷擾與性侵害等。
透過安妮新聞報紙理解能源消耗的現況,讓孩子們學習用自己的方式帶來改變力量。
從封面插畫切入搭配學思達講義,進行發想理想的節慶活動,並繪製活動海報。
從「夢想」導入,以名人故事了解到實踐夢想的過程,並透過周哈里窗認識自己。
以台南下營區的「五寶產業」為主題,結合美感教育進行明信片設計。
以認識情緒為主軸,透過多元媒材與情境體驗,引導學生探索情緒的樣貌與意義。
透過報紙認識各物種生命的來源,與觀察生活周遭的動物,發展尊重生命與同理心。
運用Canva進行設計、結合ChatterPix Kids製作影片並用padlet上傳作品分享,跨學科學習美感,課程以「我的超人服裝設計」引導學生設計一套結合多元文化、性別平等、生涯規劃及品德教育的超人服裝,將社會議題與職業興趣結合。
透過閱讀、影片欣賞,引導學生思考流浪動物保育、公平正義等議題。
以第四期的封面讓學生產生好奇,引導學生思考安妮報紙的圖畫有什麼意義,激發學生的高層次思考能力,並從中認識抽象圖畫。
將瑜加結合安妮新聞的「HEALTH」AT EVERY SIZE,運用人體去模仿動物的形狀或是行為,與自然的連結,更可以活動到較少觸及的肌群,增進同儕之間有互動學習的機會,
透過觀察報紙內容,找出指定的圖像,並認識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家象徵「美」的代表物。
透過觀察報紙內容,找出指定的圖像,並認識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家象徵「美」的代表物。
閱讀安妮文本的形式,經由把閱讀報紙的步驟進行拆解,從找課程文章,快速瀏覽全文道將有興趣或疑問的部分作記號,深刻瞭解文本內容並整理成筆記,運用閱讀的過程讓孩子去反思文章和融入其中的知識到日常生活裡。
透過閱讀與討論的過程,引起學生對於虛擬網路與真實世界的區別產生想法,並藉由如何保持與網路世界的距離、留意陌生訊息、不被按讚數而情緒跌宕等議題,讓學生學會最自在的網路媒體使用方式。
本次課程從學生熟悉的校外教學切入,探索對於朋友的欣賞及喜好,再延續到對於朋友特質的觀察,增加對於自身交友偏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