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安妮新聞報紙理解能源消耗的現況,讓孩子們學習用自己的方式帶來改變力量。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從封面插畫切入搭配學思達講義,進行發想理想的節慶活動,並繪製活動海報。
從「夢想」導入,以名人故事了解到實踐夢想的過程,並透過周哈里窗認識自己。
以台南下營區的「五寶產業」為主題,結合美感教育進行明信片設計。
將環保議題融入課程,培養藝術表達力與環保意識,並引導其為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將安妮新聞第15期「夢想」為核心,小組成員間討論與分享,初步描繪個人未來的夢想藍圖,以夢想公寓與學生個人經驗連結,發展多元思考,報紙導讀引導排版設計、圖片運用等,提升視覺美感的敏銳度。
以「情緒探索地圖」帶入到健康教育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六種基本情緒,並透過圖像與肢體活動,讓學生將內在感受具象化,與同學們分享彼此傾聽與回應,促進同理心的建立。
以認識情緒為主軸,透過多元媒材與情境體驗,引導學生探索情緒的樣貌與意義。
透過報紙認識各物種生命的來源,與觀察生活周遭的動物,發展尊重生命與同理心。
運用Canva進行設計、結合ChatterPix Kids製作影片並用padlet上傳作品分享,跨學科學習美感,課程以「我的超人服裝設計」引導學生設計一套結合多元文化、性別平等、生涯規劃及品德教育的超人服裝,將社會議題與職業興趣結合。
透過閱讀、影片欣賞,引導學生思考流浪動物保育、公平正義等議題。
以第四期的封面讓學生產生好奇,引導學生思考安妮報紙的圖畫有什麼意義,激發學生的高層次思考能力,並從中認識抽象圖畫。
運用橡皮擦雕刻,引導學生動手創作專屬印章,學習圖案設計、刀具使用及細節刻劃,培養專注力與耐心,也從過程中練習面對失敗的機會,並帶入勇敢嘗試的議題。
將瑜加結合安妮新聞的「HEALTH」AT EVERY SIZE,運用人體去模仿動物的形狀或是行為,與自然的連結,更可以活動到較少觸及的肌群,增進同儕之間有互動學習的機會,
透過觀察報紙內容,找出指定的圖像,並認識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家象徵「美」的代表物。
透過觀察報紙內容,找出指定的圖像,並認識不同時期或不同國家象徵「美」的代表物。
藉由安妮新聞第四期的Music版,結合學生喜愛的韓國流行音樂,並結合大學18+1學群分組討論,用團體合作的方式將各自分配的學群參考安妮新聞的文字及排版,完成一篇主題報導。從中讓學生更理解大學的學群與搜尋資料、文字版面設計的能力。
閱讀安妮文本的形式,經由把閱讀報紙的步驟進行拆解,從找課程文章,快速瀏覽全文道將有興趣或疑問的部分作記號,深刻瞭解文本內容並整理成筆記,運用閱讀的過程讓孩子去反思文章和融入其中的知識到日常生活裡。
透過閱讀與討論的過程,引起學生對於虛擬網路與真實世界的區別產生想法,並藉由如何保持與網路世界的距離、留意陌生訊息、不被按讚數而情緒跌宕等議題,讓學生學會最自在的網路媒體使用方式。
本次課程從學生熟悉的校外教學切入,探索對於朋友的欣賞及喜好,再延續到對於朋友特質的觀察,增加對於自身交友偏好的探索。
本課程「魚」你共存,守護蔚藍,旨在讓學生認識海洋生態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係,並反思如何透過行動守護海洋資源。
希望透過閱讀、討論這份報紙讓孩子了解若要呈現一個主題,可以從哪些面向出發蒐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