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打擊假新聞

課程資訊
  • 學校:於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 教師:劉至曜
  • 課堂:專題實作

課程簡介

「美感智能閱讀」是一門結合語文與藝術的創新課程,透過閱讀報紙、詩歌與多媒體文本,引導學生從圖像、色彩與文字中發現情感與美感。課程強調多感官參與與情感表達,學生將在活動中觀察圖像細節、討論故事意涵,並進行討論與心得分享。從「看見」到「感受」、從「感受」到「表達」,讓學生不只是讀懂文本,更能與文本產生共鳴,發展個人觀點與美感素養。課程活動包含圖文共構分析、情緒角色創作、想像延伸寫作等,引導學生以藝術的眼光閱讀世界,提升語文理解力、審美判斷力與創造表達力,實現跨域整合與全人學習。本課程融合語文閱讀與藝術欣賞,強調多感官參與與情感表達,透過閱讀圖文書、繪本、詩歌與多媒體文本,引導學生建立審美意識、培養想像力與表達能力,發展「美感智能」(Aesthetic Intelligence)。

  1. 評量方式(以形成性評量為主)
    -學習歷程紀錄(閱讀筆記、口語分享)
    -
    學生自我評估與同儕回饋
    -教師觀察記錄學生參與度、表達力與創意展現
  2. 課程特色亮點
    -結合語文與藝術的跨域設計
    -重視感覺、情緒與創意的展現
    -鼓勵每位學生發展個人觀點與美感識讀力教學活動彈性多元,能因材施教。

課程目標

  1. 理解圖像與文字之間的關係與意義
  2. 培養對圖像色彩、構圖、風格等的美感辨識能力
  3. 增進情感感知與口語、書面表達能力
  4. 培養多元識讀與跨域學習的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正向表現:

  1.  參與度高:多數學生對圖像與色彩討論表現積極,願意發表個人感受。
  2. 同理心提升:討論角色情緒時,學生能更細緻地表達他人處境並給予回饋,顯示情感理解力增強。

待加強部分:

  1. 抽象美感語彙使用有限:學生對於圖像的感受多以「好看」、「很酷」等較淺層詞彙表達,未能有效連結藝術或設計概念。
  2. 部分學生對開放式活動較無所適從:尤其平時較習慣「標準答案」學習模式的學生,對於「自由詮釋」和「無對錯創作」較缺乏安全感。
劉至曜
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