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 ➤打破視覺先決的慣性感受方式,以「路上觀察學」角度,帶領學生們走訪高雄美術館,透過聽覺來感受環境、搜集環境音,最後透過寫詩創作方式,呈現自己內在的聲音。
2024/06/13 ➤來自新北市石碇高中、教授美術課程的蘇郁涵老師,與輔導老師、國文老師組成課程設計小組,透過議題式閱讀、情緒測量與藝術創作,在認識自己的情緒同時找到情緒的出口。
2024/06/13 ➤以《安妮新聞》第10期〈再也不能增加的生物圖鑑——瀕危物種紅皮書〉作為媒介,透過閱讀的角度與故事的闡述,帶領學生們觀察這些瀕危物種在整個地球上的關係、所處的位置。
2024/06/13 ➤結合智能科與藝能科的跨域教學,以及「微觀尺度」與「巨觀尺度」的轉換,希望能夠帶領國中階段的孩子們感知尺度與生活世界的距離。
2024/06/13 ➤來自高雄林園國小、教授表演藝術課程的許涵宣老師,以「了解自己」、「探索天賦」、「自我檢測」、「開始行動」四個階段來談夢想議題。
2024/06/13 ➤來自花蓮市慈濟大學附屬中學小學部的謝瑞君老師,以《安妮新聞》作為載體,帶領六年級的學生們從美感與跨領域角度來閱讀性別平等議題。
美感行動誌 課堂上的美感設計實踐 綜合 出版者|教育部 發行
美感行動誌 課堂上的美感設計實踐 結構 出版者|教育部 發行
美感行動誌 課堂上的美感設計實踐 結構 出版者|教育部 發行
美感行動誌 課堂上的美感設計實踐 構成 出版者|教育部 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