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安妮新聞第四期第9頁「你看見了什麼」中,使學生從影像中思考世界各地孩童的狀況及孩童的權益。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觀察 描述質感所帶來的感受。 對材質美感有
以日常接觸的文與書桌出發,分析物件構成元素相互關係,排列組合成美感擺盤。
以擺設操作構成學習內容於野餐體驗中。操作中了解在生活中不同形式的構成。
以「構成」為主要概念,從生活中前陣子流行的開箱文,以鉛筆盒中的文具作個人的開箱練習,以美的原理原則來進行開箱排列的嘗試,分類色彩大小相似形與反覆、漸層、對稱、均衡、統一的感受等。
學習運用紙卡及麻繩綑綁木條,建構基地設計,完成能載重且具備美感的結構體。
以舊衣為改造素材,讓學生進行色彩分析,並重新以個人手勢構圖,結合布材、線材與色彩的搭配,直覺性重新認識自己。
以安妮報紙所提供的「童話、傳說與它們的產地」做引導,並帶入世界地圖的概念。
學生觀察教室物件並描繪其外形,再加以變化造型,創作出另一個樣貌的圖像。
課程中運用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紙張媒材,藉由紙的可能性實驗歸納出結構的基礎概念,檢視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和均衡設計,創造出力與美兼具的立體造型紙燈飾。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觀察 學生從生活中觀察視覺要素點線面之應用
理解平面廣告單的優缺點,並且知道該如何調整該廣告單的缺漏;能從自己製作的個人頁發現「構成」的要點。
課程中安排色彩及構成構面課程,藉由統整與分析的議題,學生能將複雜的數據資訊整合與簡化,運用版面構成之能力,將文字和資訊用視覺化方式呈現。
學習閱讀安妮新聞,認識報紙版面,學習報紙排版美編內容。透過安妮新聞動物章節與紀錄片《十二夜》,探討貓狗動物,動物生命、流浪動物等動物相關議題,與孩子一同學習珍愛生命、飼養寵物的責任。
美感預期成果 美感觀察 色彩與材質 美感技術 色彩與質感排列
藉由學習質感分類並擴充質感形容詞,嘗試搭配鈕釦與布料,讓學生依設定的主題與場合,選擇適合的鈕扣結合組裝成花束。
透過排版、擺盤和文字三種構成,創作最簡單又有美感的排版設計。
思考從平面轉化成立體造型,過程中體會物件的接合構造,並從中了解結構之美
安妮新聞報在本學期是作為期末活動,首先詢問大家,最近是否看了報紙?再依據學生的回答與大家討論,你喜歡看報紙嗎?你最常看報紙是哪家報社所出版的?
讓學生關注到美感之首--「秩序」的重要,再從「構成」構面中選擇--主從關係與畫面平衡作為課程主軸出發,以點、線、面基本設計元素為基礎,引導學生嘗試轉換為具情感層面如溫暖、安定、冷靜…等畫面構成,並運用於淋醬、乾糧練習及甜點擺盤實作,以漸進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合於美感的擺盤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