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從土地出發:環境意識與創作

課程資訊
  • 學校:嘉義縣立鹿草國民中學
  • 教師:蔡佩玲

課程簡介

首先,透過環保課程,學生能了解當前全球面臨的環境問題,如氣候變遷、資源枯竭和生物多樣性喪失。這不僅使他們具備基本的環保知識,還能增強他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學生若能從小建立起這種意識,將來就更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可持續﹑永續性的選擇。

再者,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社區觀察環境中的垃圾。面對複雜的環境問題,他們需要學會分析、評估不同的觀點,並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他們的思考能力,也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課程中讓學生探討有何可行方案﹑認識校園植物,利用自然植物創作環保袋,不僅能感受天然素材之美,讓學生親身參與。他們會發現,每個小行動都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增強參與感和成就感。

將環保議題融入課程,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不再讓環保只是口號,激發他們成為未來的環保倡導者,對人類和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課程目標

  1. 能觀察環境中的視覺構成美感要素。
  2. 能閱讀有關垃圾對環境造成的視覺與心理影響。
  3. 能用心觀察、思考、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教師課後省思

雖然「環保」這個議題在生活中經常被提及,但多數人卻鮮少真正投入其中,往往只是停留在口號層面。然而,透過這次課程的引導,當學生實際觀察一天所產生的垃圾量,甚至走入社區親自撿拾垃圾後,他們才深刻體會到:環境的維護並非他人的責任,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參與的行動。環保絕對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而是需要全民共同實踐的理念。活動結束後,引導學生反思問題的成因與可能的解決方式,期盼他們未來能對環境有更多感受與責任感。

學生在閱讀安妮新聞時,學生們展現出滿滿的好奇與積極的活力,無論是討論、觀察或行動,都全心投入,展現出對環境議題的高度關注與責任感。也透過閱讀這份報紙,開拓了視野與相關知識,未來計畫將報紙放置於美術教室,讓早到的學生可利用時間來進行閱讀有興趣的主題或內容。

蔡佩玲
嘉義縣立鹿草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嘉義縣立鹿草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