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為引導學生認識家鄉特色並培養美感,課程以台南下營區的「五寶產業」(蠶桑、黑豆、鵝肉、文旦、越光米)為主題,結合美感教育進行明信片設計。首先透過閱讀《安妮新聞》相關文章,啟發學生對色彩與空間設計的感知,並討論如何運用色彩與排版表現家鄉特色。接著引導學生觀摩誠品明信片的多樣設計,分析喜愛作品的元素並進行分享,培養審美與表達能力。最後,學生將家鄉五寶元素融入明信片設計,完成正反面創作,並於課堂中發表與修正。優秀作品將製作成實體明信片,放置於在地特色店家供遊客索取,藉此實踐推廣家鄉、增進地方認同,並透過創意實體化提升學習成就感。
課程目標
- 認識家鄉下營五寶產業(蠶桑、黑豆、鵝肉、文旦、越光米),增進地方認同感。
 - 培養對色彩搭配、排版構圖的美感與設計基礎能力。
 - 學會觀察、分析與欣賞不同風格的明信片設計,發展審美與批判性思考。
 - 能將創意實體化,完成結合家鄉特色的明信片作品。
 - 透過作品發表與修正,培養表達能力與接受回饋、精進作品的態度。
 - 實踐將個人創作應用於地方推廣,提升學生對社區的關心與責任感。
 
教師課後省思
1.報紙閱讀的困難
- 問題:偏鄉學生對《安妮新聞》的深層意涵理解較困難,對文章中的抽象美感概念容易感到陌生。
 - 對策:未來可增加引導課次,先用簡單、生活化的顏色與空間實例(如教室牆面、家裡擺設)幫助學生感受色彩如何改變氛圍,再進入報紙內容,讓學生能先「感受」再「理解」。
 
2.欣賞階段的模仿問題
- 問題:在欣賞誠品明信片時,學生容易直接模仿喜歡的設計,缺乏獨立思考。
 - 對策:課堂中可要求學生分析喜歡的明信片至少三個細節(色彩、字型、版面安排等),並提出若要結合家鄉五寶該怎麼改編,而非直接複製;引導學生轉化元素而非複製作品。
 
3.修正指導的拿捏
- 問題:給予指導時,擔心建議過多會讓作品變成老師的想法;但不給指導又怕學生作品過於平板、直白。
 - 對策:未來可以先讓學生提出作品自評,並讓同儕間互相給予想法,老師的建議以引導式問題為主,例如:「如果想讓這張明信片更有文旦的香氣感,可以從顏色或文字上做什麼改變?」而非直接告訴答案,培養學生自主修正的能力。
 
※未來教學規劃
- 在課程開始前安排「感知練習課」,讓學生對顏色與構圖先有基本感受。
 - 納入家鄉文化導覽影片或簡報,幫助學生累積在地產業素材,增強設計內容的深度。
 - 設計明信片時,可提供「必含元素」清單(如至少包含兩種五寶意象、加入介紹文字等),引導學生兼顧美感與資訊性。
 - 作品發表時增加「設計理念說明」環節,讓學生練習如何用語言傳達美感,培養表達與設計思維的連結。
 
曾睿浬
                臺南市下營區東興國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