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 本課程以「認識自我、表達自我、接納自我」為主軸,透過多元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個人特質與內在價值。
- 在「我是大安囡仔」單元中,孩子從觀察自身生活角色出發,透過自畫像創作與同儕互動,學習描繪獨特的自己;接著實地走訪國漫館,感受臺灣漫畫文化,拓展藝術與文化視野。
- 在「我與我的#Hashtag」單元中,學生閱讀繪本《被貼標籤的鱷魚》,討論人際互動中的標籤行為,並透過周哈里窗理論與CANVA數位創作,重新定義與主導屬於自己的標籤,展現多面向的自我。
- 最終在「我的主題曲」單元,學生運用AI與音樂創作平台SUNO,打造個人主題曲,並在「獨一無二音樂會」中展演,勇敢分享內心聲音。課程從藝術創作、人權教育到數位素養,陪伴孩子真誠地看見自己,譜寫屬於現在的人生的主題曲。
課程目標
- 學生能透過教學活動的引導發現每個人的外顯特質、省視自身的內在特性
- 學生能在學習活動中學習養成與他人良好的互動態度
- 學生能在教師的討論引導中,重新定義貼標籤的行為
- 學生能應用數位工具自信的展現獨特的自我
教師課後省思
- 從生活出發,讓孩子看見多面向的自己透過「我是大安囡仔」的自畫像創作,孩子能從日常角色反思自我,逐步辨識出個人特質,是連結生活與學習的良好起點。
- 實地走訪拓展文化視野前往國漫館的參訪活動,讓學生在真實場域中體驗本土漫畫的豐富性,有效激發對藝術與文化的興趣與好奇心。
- 以故事為引,深化價值思辨利用繪本《被貼標籤的鱷魚》進行人權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與討論標籤現象,引導其反思偏見與尊重的重要性。
- 運用理論工具深化自我認識導入周哈里窗理論,讓學生從多角度探索自我,並學習將「被貼標籤」轉化為「自我標記」,提高內在覺察力。
- 數位工具提升創造力與表達力利用CANVA與CHATGPT創作個人主題曲與數位個人秀,讓孩子以創新方式展現自我,有效提升數位素養與表達信心。
- 展演活動提升學習動機與成就感最終以「獨一無二音樂會」作為成果展演,讓學生在台上分享自己的聲音與故事,不僅增進口語表達,也強化成就感與團體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