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美感智能閱讀-安妮新聞讀報

課程資訊
  • 學校:臺中市北屯區建功國民小學
  • 教師:劉品妤
  • 課堂:美勞

課程簡介

第一次參與安妮新聞的計畫,學生也是第一次閱讀安妮新聞的報紙,這對師生來說都是難得的經驗。

我們把握這樣的機會,細細閱讀關於性別刻板印象、性別平等等議題,是如何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又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想法與決定,讓一些其實不公平的事情「看似」公平。

課程進行分為四個階段,閱讀、討論、發表、創作。首先個別閱讀關於性別刻板印象的文章,再透過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看法,最後統合組員們的意見,上台發表關於性別刻板印象有關的經驗、對於報紙內容的反思,以及未來想做出怎樣的改變。

透過繪製書籤的活動,學生將代表自己的顏色繪製在書籤上,跳脫性別刻板印象,女生可以選擇代表天空與大海的藍色,男生也可以選擇火焰的紅色,不被最常見的廁所性別顏色限制自己的選擇。

課程目標

  •            增進學生閱讀思考能力
  •            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廣告等造成的影響
  •            透過小組討論提升思辨能力
  •           透過思考屬於自己的顏色,提升自我認識
  •      透過覺察生活中媒體對刻板印象的影響,提升媒體識讀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問題一:學生對性別刻板印象的理解較淺,無法深入討論

對策:在閱讀前,先用幾個生活化的引導提問(如:「你聽過哪些『男生不能怎樣』『女生應該怎樣』的說法?」)幫助學生建構連結。

 

問題二:學生對選擇代表色感到困惑或擔憂他人眼光

對策:教學過程中加入更多關於「顏色沒有性別」的實例(如:運動員使用多元顏色),加強學生對多元價值的理解。

鼓勵欣賞彼此作品的「獨特性」,並讓學生匿名寫出對他人作品的讚美,有助營造安心創作氛圍。

 

未來教學規劃與建議

           延伸議題探索:可擴展至其他類型的刻板印象,如職業、族群、身體形象等,進一步深化媒體識讀與自我認識。舉辦簡單的媒體解讀任務,例如分析廣告或網紅影片中潛藏的性別訊息。

           跨領域結合:與電腦課結合製作簡單的數位書籤或投影片,提升數位素養。

劉品妤
臺中市北屯區建功國民小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