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生命的起源奧妙又奇特,現在地球上的物種多采多姿,是歷經長久的時間演化發展而來,各種生物也都其特性和習性。1950年代,瑞典攝影記者倫納特・尼爾森拍攝下生命最初的樣貌,為我們揭開了人類出生之前的神秘面紗,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奧妙。漫畫家蘇菲・格瑞夫一系列漫畫,也啟發我們思考生命的存在意義。大自然的動物樣貌也有許多令人驚奇之處,例如:求偶繁殖、養育後代、生存競爭等等,在許多方面都有意想不到的特色表現。台灣都市常見動物:赤腹松鼠分布最廣泛、夜鷹夜晚求偶的聲音引人注意、珠頸斑鳩常常在路上曬太陽讓人誤以為牠受傷……,這些生活當中就看的到的動物也增添生活不少樂趣。這些內容結合課本第三單元「昆蟲」以及母親節進行,讓學生對生命的奧妙有深刻的體認。
課程目標
- 認識地球上各物種生命的來源,都是經過長久的時間,自然演化而來。
 - 初步探討生命議題,培養思考的適當情意與態度。
 - 觀察日常生活中生活周遭的動物,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 發展尊重生命、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以及主動去愛護生命的能力,培養感恩之心。
 
教師課後省思
- 課本教到各式各樣的昆蟲,讓學生了解到牠們也和人類一樣,都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生存。因此結合本刊主題「生物演化史」,讓學生感受地球上各種生物的奇妙,也是教導學生要尊重生命,要盡力維持生態的和諧與平衡,讓地球上的生物都能代代繁衍、和諧共生。
 - 「18 週的胎兒」主題剛好結合母親節即將到來,帶給學生深刻的印象,胎兒在母親赴中安詳的模樣,令人感受到生命的奧妙與偉大。學生們都非常有反應,藉機教導學生要尊重每個人的生命,生命非常可貴,要愛惜自己、尊重他人,同時也要感謝母親,孕育了我們,在母親節的時刻要向母親獻上感謝,並培養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 第6.7頁「火星世代」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認識人類文明的演進,是非常有趣的教學內容,其中也有許多可以講述的故事,可惜因時間關係沒有使用,希望有機會可以帶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