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 詢問學生一天、一週上網的時間?
- 學生在上網的其中有沒有受到傷害的時刻?
- 分享上網不舒服的情況。
- 帶入安妮新聞第20期,第9頁,文章標題:虛擬世界的社交探索:尋找安心自在的距離。
- 學生知道保持適當距離、真實的人際互動、不要被數字綁架、留意陌生人的訊息、注意數位足跡等方式。
課程目標
學生學會如何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安心自在的距離。
教師課後省思
虛擬世界令人著迷,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遭受到挫折時,可以選擇躲到虛擬世界中尋求肯定與慰藉。一個簡單的「讚」或「貼圖」,都可以讓人獲得「認同感」,因此學生在虛擬世界中,找尋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歸屬感。但學生們回饋當他們分享時,沒有被人壓讚或是回饋,會陷入莫名的失落。透過安妮新聞這一期有關虛擬世界的視野,以及如何在在虛擬世界尋找安心自在的距離。老師非常感恩有安妮新聞與時俱進的刊物融入課程裡,再再與學生討論有溫度的愛與擁抱,只有真實世界給得起。
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互動與相處,是很難被取代的!虛擬世界終究無法取代真實且貼近人心的溫暖。「元宇宙」創造了一個浩瀚無邊的虛擬世界,讓人們在其中不受限的與人交流,然而,科技帶給人們便利的背後,卻埋藏著危機;畢竟虛擬世界的身分都是虛設的,有些人因虛擬世界太美好,而沉迷其中,不想面對現實。
不想落入虛擬世界陷阱的關鍵,不是拒絕科技發展或拒絕使用科技,而是擁有分辨與節制的能力,保持適當距離、真實的人際互動、不要被數字綁架、留意陌生人的訊息、注意數位足跡等方式,在虛擬世界尋找安心自在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