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鋪出「原」色馬賽克

核心概念
  • 研究搜集原住民的圖案設計,並將其解構微小單位構成。
  • 以原住民的傳統圖案元素,做創新圖案設計。
  • 以馬賽克磚為媒材呈現設計的圖案,並能作為校園中的美化元素。
美感知能
  • 對原住民工藝圖案的觀察。
  • 馬賽克的鋪面實作。
  • 像素化小方格的簡化設計、配色的實踐。

課程概述

從認識原住民的工藝文化開始,培養收集資料的能力,從臨摹圖案中觀察原住民圖案設計的特色,進而能設計出帶有傳統精神並創新的圖案。利用方格紙進行圖案的設計與計畫。製作作品方面,以建築科相關的馬賽克為媒材,希望讓學生從排列馬賽克磚及施作鋪面中得到實作經驗,日後也能融入建築設計。完成的作品更能配合其他處室的校園美化計畫實際陳列在校園中,讓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使用平板比較多使用上的問題,收集資料常無法在課堂中一起完成,因此讓學生可以回家再繼續收集、完成簡報,因此時間上也較難掌控。
  2. 學生使用保麗龍膠黏貼時比較常出現汙損環境狀況,建議再將規範訂清晰一些。
  3. 保麗龍膠過多時會影響填縫困難及造成清理的難度,務必再多提醒清楚。
課程規劃
  • 01
    原民工藝之美

    請學生搜尋原住民文化圖案,以台灣的、宜蘭在地的為主,上傳到共編簡報,並選取自己喜歡的其中一個圖案進行臨摹。

  • 02
    圖案設計

    參考上週收集和臨摹的原住民工藝圖案,設計一個具有傳統特色及個人創新的圖案,需具備美的原理—對稱、均衡、對比等等特性的圖案。

  • 03
    像素方格化設計圖

    將上週的圖案進行方格化,畫於指定等尺寸的設計圖紙中,同時需要加以配色,並考慮不同馬賽克的組合質感,以利下週開始的馬賽克拼磚製作。

  • 04
    馬賽克圖案製作1

    直接以上週完成的等比例設計圖為藍本,開始排列並粘貼馬賽克磚。注意間隙及鋪排的整齊及粘貼的穩固度。

  • 05
    馬賽克圖案製作2

    繼續上週的黏貼,完成後調製填縫劑,開始填縫,填製時注意不要有孔隙,完成後用海綿擦除表面多餘的填縫劑。

  • 06
    細節修飾與展示

    將上週的完成的馬賽克進行細部修補,把有小空隙的部分繼續填補,完成後放置在教室後方,互相觀摩,將作品放在共編簡報中,並製作學習歷程簡報。後續在圖書館空間延續展出。

呂妍慧
國立花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國立花蓮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