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健康與護理課程教學計畫有兩大目標:1.青少年的心理健康2.青少年的情感教育。由於青少年的前額葉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在情緒管控能力上略顯不足,自我覺察情緒感受及溝通表達是這兩大目標的關鍵要素。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利用安妮新聞的內容,先讓學生了解目前地球的現況為何,再觀摩五名環保學生的例子,引導學生觀察周遭生活有哪些現象是有待解決的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第7期「地球護衛隊」為核心教材,結合科普閱讀策略與數位簡報設計,培養學生的環境素養、思維及資訊統整能力。
以我的多重宇宙為題,以吸血鬼為核心討論人存在的目的並試圖刻劃最深層的模樣。
以「人際互動」為核心,課程設計角色扮演,由學生演繹並應用所學技巧處理問題。
藉由嘉義木都建築了解故鄉的文化脈絡,學習與自身環境結合,關注自己的城市與建築。
培養媒體識讀與批判思考力,透過文章引導學生認識假新聞的來源、影響及辨識方式
本課程以數位足跡與隱私保護為主題,透過問題引導與案例討論,協助學生理解在社群平台上的每一次分享,皆可能留下無形的數位痕跡。
帶領學生閱讀報紙後,探討未來世界的發展可能性與挑戰,請學生以「未來世界」為主題,設計一份報紙。
本課程以「藝術與美感」為主軸,透過多元媒材與實作引導學生建立美感觀察與表達的能力。
整體課程以世界各地的節慶著手,藉由小組討論及搶答活動營造互動氛圍,成功引起學生動機閱讀報紙內容,再從中發現節慶的由來或意義,最後以自身經歷或好奇驅使選擇一個節慶或紀念日加以認識,結合交叉排線(Crosshatching)之古典技巧的簡單運用,思考並設計視覺符號加以轉化創作屬於自己的節慶驚喜包!
藉由安妮新聞夏季特刊中的鬼怪故事,製作簡易自學講義,讓學生認識妖怪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所乘載的記憶和緊密連結。
透過閱讀「一座花園締造了神奇友誼」文章,發想並思考自己的花園會是什麼樣子。花園裡面又會有什麼東西?再運用課堂所學的軟體運用,實踐於作品。拼貼作品完成後,再進行文字設計與編排。
希望藉由安妮新聞這份刊物,透過嚴謹的美感設計編排,讓學生認識「何謂排版設計」。
以「質感」為線索,帶領學生觀察、觸摸、感受日常周遭的各種材質,並將這些感知連結至生活經驗與記憶。
帶入名人的故事和多元的職業介紹讓孩子對職業產生好奇心,融入AI 未來職業生成體驗,再透過課程運用「周哈里窗」學習單,讓學生對未來探索有更多自我覺察。
認識故鄉環境結合田野調查發現在地特色,從中找出學生感興趣的主題練習策展。
本課程旨在回應石碇區持續增長的人口老化現象,期待學生能夠從與老年人互動中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
從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切入,引導學生觀看相關影片進行初步的認識,並思考、探討在日常生活中能如何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