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探索情感空間,強調人與人之間、人與土地、人與社區的關係。課程將介紹永續建築的概念,並討論在資源匱乏期間所建立的建築空間,這些空間不僅是避難所,更是情感和安全感的象徵。學生將學習如何在設計中融入對環境的關懷,了解建築如何在困難環境中創造出情感的連結與保護那份珍惜的心。
透過案例研究和視覺資料,學生將分析永續建築與災害後重建的建築空間,思考這些空間如何為使用者帶來安定與希望。最後,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出自己的黑白無字立體繪本,透過三個微小物件構築一個反映內心平靜與安全感的空間。這本立體書不僅是他們創意的展現,更是對情感建築與社區連結的深刻理解。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夠理解並分析永續建築、災後重建的空間、醫療空間與社區大樓的設計原則,並將這些原則應用於自己的創作中。
- 學生能夠運用三個物件,設計並構建一個反映內心安全感與平靜的立體繪本場景,並能參考醫療空間和社區大樓中的設計元素。
- 學生能夠掌握黑白繪圖簡約表現原則,創作無字繪本場景,通過簡單而有力的視覺表現傳達情感和故事,同時深化對空間設計與情感建築的理解。
- 學生能夠辨識醫療空間與社區空間如何在危機中提供安全感與支持,並在其作品中呈現這些情感與功能。
- 學生能夠運用點線面、藝術創作表達個人情感與文化背景,並在黑白無字立體書作品中傳達對庇護所、家園、醫療空間及社區支持的重要理解。
教師課後省思
- 時間的掌握還需要再精煉一點,未來對於「象徵表意」這樣的表現手法可以再多研究、多設計,讓孩子對於「象徵」這樣的方式可以再熟練一些。
- 課程內容中可以穿插一些與「雙語」教學的使用,但因爲時間準備還不算充分,所以在場景設計那邊的琢磨還不夠深入,可以再多試著引導孩子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或延伸。
-
01觀察生活空間案例
觀察生活空間分析:
讓學生觀看TED「英國建築師Thomas Heatherwick-The Case for Radically Human Buildings」情感功能的空間形式討論,針對講述內容所提到的幾個情感案例,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建築師所設計的概念從何而來。例如:非洲建築師法蘭西斯.凱雷Francis Kere的甘多小學,協同村民一起理解結構的力量,從資源匱乏的土地,結合村民的力量一起製作出土磚蓋公共設施,凝聚當地村民對土地的情誼等等。 -
02Form follows function! Wait?!
討論情感功能是什麼?請學生從自家住宅的façade開始,讓學生使用黑色奇異筆快速速寫住家的立面。並從Goolge map去搜集和觀察自己社區附近的生活機能,在此無設定比例尺,讓學生能夠依造自身環境的狀況決定區域領域。結合Thomas Heatherwick講述的幾個案件,區分為醫療、社區大樓、藝術、學校幾個明顯的功能設施,讓孩子去觀察自身的社區狀況。引導學生在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土地、社區與城市中能感受到其連結。
-
03暖身:情感腦力激盪
情感功能的生活空間想到哪些關鍵字?請同學先觀察自己居住的空間社區,並給予一個以自己生活感受為主的社區創意名稱。
-
04情感新社區
依據前幾週學生體悟到的情感功能,大膽設計能夠符合同組同學們的情感社區。首先,資料搜集速寫自己家的正面+討論情感新社區的形成,重新結合每位同學家的建築立面(模型lego呈現)
-
05情感空間的分析與創新想法
分享討論、自評與他評並且投票票選出最符合創意發展的小組。
-
06永續的空間
建築起源
台灣與國外等永續空間建築案例分享。介紹日本建築師坂茂運用紙管的設計概念實施在全球各地的災難現場,從日本阪神大地震一直到最近的烏克蘭戰爭,描述避難所的出現與必要性。 -
07空間透視概念的建立
引導學生學習空間視覺的表現可以從透視著手,學習1點透視、2點透視和3點透視的表現手法。
-
08建築同理心的建立
分享澳洲的難民兒童在當地與其他同伴一起創作的黏土動畫,聆聽這個故事敘說著他們過去曾經經歷的過程,引導孩子能提高同理關注這個議題。
如果我們在紛亂生活的城市空間。請學生事先預想是否有個能尋求內心安靜與安全感的空間,請運用文字簡單的描述與想像。此時使用華興課本第31頁的角落平面圖,請學生在上面直接使用奇異筆作畫,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想法。 -
09三物、三境 帶走的三樣 TAKE THREE!!
分析與導讀私領域空間的故事:“My 2 blanketsl”by Irena Kobald繪本引導。這本書講述一個小女孩因為戰爭與動亂,必須離開自己的國家,來到一個新的地方生活。在閱讀繪本前,擷取繪本中某幾樣關鍵物件,讓孩子先試著嘗試重新解讀意會這幾個物件的雙關意義,口頭分享想法與故事內容可能的走向。引導學生如果自己是主角,會如何看待這條「毯子」?會希望幫這條毯子織上新的色彩嗎?如果不是毯子,那又會是什麼?
延續繪本的情況劇:
引導遇到重大災害,如果只能帶走3樣東西,你會想要帶什麼?尺寸規定不可超過一定的條件。為什麼? -
10內心堡壘的建立:象徵與實物
搜尋難民相關的照片案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簡短毋過多的負面情緒的內容為主,正面的引導孩子一起思考生命的議題。
無字繪本的場景草稿設計,請孩子思考為什麼是這三樣物件?這三樣物件想要怎麼存放?會是以比較積極的展示分享給大家看、還是比較被動的方式藏在某個不會被打擾的地方。思考以不同的保存方式,該擁有什麼樣的空間設計做應對。導入「象徵」、「比例」的概念應用在包容這個物件的空間上。 -
11平靜角落的場佈
3D paper BOOKS/ 無字繪本設計:
引導Pop art基本紙摺立體設計思考,試著運用立體卡片的3-4種基本的紙張摺紙等技巧,期待並盼望每本無字繪本書都能在打開的那個瞬間得到很多讚嘆聲。 -
12我的內心堡壘
每一位同學幫自己帶出的物件,分別設計其包容它的角落,不需要滿版,注意畫面與構圖。
如果可以,使用黑色色紙或卡紙協助學生在處理畫面時減省瑣碎的時間。 -
13平靜角落的黑白線條稿繪製
Creative a mind map草稿構圖/3個空間/3個物件
-
14創作我的內心堡壘:平靜角落的設計
繪製場景、空間的設計。
*本課程為3周。 -
15分享與討論
練習拍攝不同角度的立體展示與錄製口說分享的動態影片,鼓勵雙語、本土語言的表現。
-
16公開展演
自評與他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