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熱門閱讀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標籤 關鍵字 #比例

記憶質感‧構成印象
本課程希望結合環境教育永續議題與聯合國SDGs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13氣候行動,引導學生思考國中生活重要的記憶圖像,將這些即將廢棄不用的回收媒材,運用點、線、面、體結合色彩、質感、構成等方法,以複合媒材拼貼藝術手法,表現出國中生活足跡,記錄下這份美好,來達到循環設計永續實踐的目的。
比例有「構」讚
本課程概念在於美感比例與視覺編排的基本原理,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如何運用比例、佈局來增強設計作品的吸引力和表達力,讓學生掌握如何在視覺設計中創造畫面的和諧與平衡,形成清晰且富有層次的視覺體驗。
字由字在-畢冊封面設計
以畢業紀念冊封面設計為題,將學校文字解構重組,慢慢聚焦風格與元素,並加入AI製
圖軟體(如leonardo ai)將想法轉化為指令,通過與AI工具的互動,學生能夠在不斷試錯
與調整中修正設計,逐步達到理想的效果。這種來回互動不僅幫助學生精確掌控設計細節,
也激發他們創意思維的延伸。
艋舺代言人
本單元從分析「TAIPEI 12elve │ 希夢XI MEN」的造型與地方特色的關聯性,讓學生作為後續課程的鷹架。之後從發問中,讓學生透過小組心智圖等發散與收斂的思考活動中,逐漸聚焦最具代表性的艋舺地方特點。並轉化成代表人的特色介紹稿,導入AI造型創作方式,架構出代言人的形象草圖。
留白的省思-環境永續
介紹海洋及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危機、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分組討論腦力激盪,用心智圖方式寫出來或繪出人類對地球的侵害。運用減法設計,將不該在自然生態環境中出現的漁網、河流中垃圾、海洋中的塑膠袋…等挖空留白,省思照片中的人工汙染,反思共創永續經濟、永續生產、消費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