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比例有「構」讚

核心概念
  • 以市售圓點貼紙、透明PET離型紙的材料特性,進行作品的直觀與立即核對、修正等練習步驟,增加美感操作的便利與實用性。
  • 將數字形狀以圓點貼紙於便利貼上呈現,並且逐張放大數字的視覺比例,能讓「比例」概念在快速又可自由彈性調整中呈現。
  • 將圓點所構成的線條與塊面,分別貼在不同的透明PET離型紙上,學生可自由翻轉、重疊、移動,以便更直觀迅速地呈現視覺美感。
美感知能
  • 透過賞析各國保育動物的視覺設計作品,認識將抽象想法轉化為具象圖形的案例,增進美感經驗與認知。
  • 實地參訪北師美術館的草間彌生作品展,認識圓點藝術大師的創作,並觀察點的比例與構成運用技巧。
  • 利用透明PET離型紙的材質特性,以及圓點貼紙的取材便利性,兩者相輔相成地作為本次課堂的材料大功臣,學生能恣意地將靈感與以快速呈現,並且在作品微調與增刪的部分,也有更多的自由與彈性,讓比例與構成的課堂練習更容易發揮與呈現。
  • 學生將透過課程鷹架的層次推展,逐一習得比例、構成等美感概念。

課程概述

本課程概念在於美感比例與視覺編排的基本原理,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如何運用比例、佈局來增強設計作品的吸引力和表達力,讓學生掌握如何在視覺設計中創造畫面的和諧與平衡,形成清晰且富有層次的視覺體驗。

為了呼應全球保育動物議題,課程設計包含保育瀕臨絕種動物的探究與文獻收集,並且以此為後續的課程創作素材,學生將在課堂小試驗中探索不同的編排方式,藉由圓點大小尺寸的選擇、聚散疏離的位置安排,來提升視覺畫面的整體質感與情感表達。課程最終目標是幫助學生培養敏銳的視覺觀察力,具備獨立創作美感作品的能力,並能透過編排與比例傳達設計意圖,讓生活多一份美麗。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將學會運用比例與構成的構面技巧,進行視覺傳達作品設計,並且能在課程中同時認識國際間對於保育瀕臨絕種動物的努力,透過賞析相關視覺設計作品,進而將所學產出成具體的藝術成品,並且讓相關美學涵養與保育知能內化於心中。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設計以「比例」與「構成」構面作為教學核心,結合保育動物議題與草間彌生的圓點藝術作為創作靈感,在課程執行前即花了不少時間準備教學資源,課堂上也提供「比例」與「構成」兩種構面的小試驗,讓學生透過親身動手操作過程,覺察美感的日常存在。這次的教學歷程,使本人體會到完整的課程架構安排與規劃,將有助於加深學生的學習理解度,整體學習層次清晰而具延展性,也會使後續的創作成果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成品出現。

在執行到「比例」構面的教學過程中,原訂利用黑色圓點貼紙去進行課堂試驗,不過意外發現學生在撕貼圓點的過程是需要足夠的時間與專注度,而課堂試驗非聚焦於作品的完整度,反而學生當下的美感體驗才是該次課堂重點。於是在斟酌考量之後,決定改以黑色奇異筆代替黑色圓點貼紙,讓學生在進行美感操作時,能夠減少創作的挫折感,更聚焦在構面的學習上。

 此外本人有觀察到,部分學生在面對動物圖案以「點的抽象轉化」,以及作品「畫面留白控制」方面尚需更多引導,因為這些視覺語言是學生們平時較缺乏練習的部分,卻也是作品美感形象建構的關鍵之一。在師生幾經討論溝通,逐步調整作品的細節之後,學生得以覺察作品美感的轉變,以及視覺張力由弱到強的呈現過程,這些雖細微但很深刻的美感印象,是最為寶貴的學習歷程。

課程規劃
  • 01
    認識各國保育動物措施案例與相關視覺傳達設計作品,運用iPAD收集創作素材與資訊

    1.教師提供各國對於保育動物議題,所設計的海報圖像或視覺傳達標誌,讓學生認識保育動物的重要性,並且對於相關的圖文創作有基礎概念。
    2.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各個國家保育動物圖像設計的特色與文化差異。
    3.學生配合學習單提問,利用 iPAD 搜尋「某一種瀕臨絕種動物」的相關圖像與特徵文獻,以作為後續創作的參考資料。

    ※備註:每位學生需將所搜尋到的動物圖像,利用A4尺寸紙張黑白輸出,且圖像大小需盡量以10x10公分為最小範圍面積,以免圖案過小,影響後續創作。

  • 02
    利用數字逐步放大的練習,體驗比例變化所帶來的視覺效果,進而認識「比例」構面的基本概念

    1.學生於第一張7.5x7.5公分的正方形便利貼內,使用黑色奇異筆寫下自己的座號數字。
    2.學生於第二張便利貼內,再用黑色奇異筆寫下自己的座號,但必須讓數字放大到碰觸便利貼邊框為止,學生可任意將數字的線條拉長或加粗。
    3.學生於第三張便利貼內,再次用黑色奇異筆寫下自己的座號,但必須讓數字放大到超出邊框,同時不能影響到數字的辨識度。學生可以反覆嘗試此步驟,作為調整數字線條的粗細度,以便呈現出最佳的視覺表現。
    4.教師安排三個不同區域,讓學生分別展示所貼好的第一至第三張便利貼成品,這三個區域的便利貼作品,同時也要按數字0至9分別歸類展示。
    5.學生瀏覽他人的成品,觀摩不同的數字比例呈現方式,累積比例的美感經驗。

  • 03
    校外參訪以便累積相關美感視覺經驗

    師生參訪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展覽, 認識圓點藝術大師的創作發展與藝術精神,並且累積圓點比例的創作手法,以便獲取更多美感經驗。

  • 04
    利用點與線的操作模式,讓「構成」概念與變化靈活地呈現

    1.將第一堂課所印出的A4動物圖像,覆蓋上A4透明PET離型紙,利用各式尺寸黑色圓點貼紙,於離型紙上進行動物形狀的點貼,以便獲得(A)部分成品。
    2.將第一堂課所印出的A4動物圖像,覆蓋上另一張A4透明PET離型紙,依動物外型最主要的1至2種特徵部位,再次利用各式尺寸黑色圓點貼紙,於離型紙上進行動物輪廓的點貼,以便獲得(B)部分成品。
    3.於A4白紙上,將(A)與(B)部分成品重疊,並且隨意自由調整角度,體驗不同的圖案與線條交疊方式,所構成的版面趣味。

  • 05
    將「比例」與「構成」的概念統整,並且加入崩離與消失的創作手法,以便用來呼應保育動物的理念

    1.教師分享國外藝術家利用圓點創作,並且以點的大小、聚散、疏離等布局方式,呈現出形體崩離或逐漸消失的樣貌。
    2.學生將第一堂課所印出的A4動物圖像,覆蓋一張A4透明PET離型紙,並利用黑色圓點進行類似的創作練習,以便理解其概念與創作技巧。

  • 06
    運用所學呈現於藝術創作上

    1.教師提供A4白紙與黑紙、A4透明PET離型紙、各式尺寸的黑色圓點、黑色奇異筆等材料。
    2.學生以保育動物議題為主題,運用前面五堂課的學習經驗與技巧,進行一件A4尺寸的圖像創作。
    3.為固定作品的離型紙,最後成果將以A4尺寸畫框裱褙。

  • 07
    運用iPAD拍照,並上傳Padlet進行小組分享

    1.學生將完成的作品用iPAD拍照,並上傳Padlet。
    2.學生須以英文設定作品名稱,並且簡短寫下作品說明或創作理念。
    3.師生進行瀏覽討論與回饋。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