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都會中的自然 ‧ 自然中的都市 ─ 獨居蜂城市

核心概念
  • 將平面材料透過彎曲、摺疊產生立體造型的變化,將〝點線面〞平面設計轉化為立〝體〞造型。
  • 開發獨居蜂巢製作的新材質,將製作方式與技術簡化成容易操作與學習的新工法。
  • 依據獨居蜂生活的習性,開發人造蜂巢的新美學型態,運用建築模型的形式,將自然生態觀察與建築美學結合。
美感知能
  • 練習「構成」美感構面、線的立體構成、厚紙板的裁切、彎曲與摺疊並與天然材質接合。
  • 從平面的點線面造型思考延伸至立體構成的美感。

課程概述

113-1曾於九年級進行「獨一無二蜂旅館」製作,由於木材處理較費時費工,若無跨域與生活科技課結合,將耗費許多製作的時間,因此在課程執行過程中持續研發新材質與製作方式,經過反覆測試後找到更合宜的操作模式,讓操作門檻更為降低。

2015年一段海龜鼻孔插入吸管的短片,改變了人們對塑膠吸管使用的態度,世界各國政府陸續制定出相關的限制規範,也促使業者積極開發更多環保的材質,這幾年來陸續衍生出不同類型的環保吸管,然而標榜環保的吸管是否真的環保,吸管材質的改變是否使自然環境被更友善的對待。

課程從日常中的小物開始思考人類生活對自然環境環境、海洋生態的影響。並透過獨居蜂的觀察,開啟生活與自然的實際連結,再透過開放式堆肥的製作與觀察,實際檢視各種吸管分解的過程。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瞭解保育海洋生態的重要,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14與SDG12。
  2. 認識ESG企業永續經營標準。
  3. 能感受天然材質的美,透過構成美感概念組織材料,創造兼具功能與美感的獨居蜂大樓。
  4. 藉由獨居蜂照顧歷程開啟學生與自然的聯結,培養對自然環境的關懷與重視。

教師課後省思

  1. 課程採4人一組的分組方式,分組前雖已適度依照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平均分配,但若遇到缺乏學習意願的學生,仍很容易造成僅有部分組員認真參與製作的情形。觀察實際製作狀況評估,未來分組可以考慮規劃成2~3人一組。
  2. 部分進度較慢的組別,建議他們吸管採內嵌的表現方式,操作較容易並節省時間 ,也能展現不同的造型美感,未來在課程中可多加利用。
  3. 這一屆學生對立方體的展開圖比較沒有概念,許多組別都設計、製作不佳而重作,未來需多花一點時間講解立方體展開圖的畫法與注意的細節。
  4. 吸管製作的線狀造型除了部分組別比較有創意,有些作品僅順勢的沿著立方體外框黏貼。未來可多增加引導與製作時間,或與立方體蜂巢脫離分別發展成獨立課程。
  5. 本單元進行中翻閱到《李淳陽昆蟲記》,發現某些獨居蜂也會選擇直立型的管狀物,因此蒲草吸管或麥稈也可以加入直立的設置方式。
  6. 本校最常見的赭黃原喙蜾蠃,今年夏天不知為何很少出沒,學生完成的作品鮮有獨居蜂入住而有點失落。或許是這段時間以來學校面臨龜殼花出沒而頻繁除草,或者是為了減少蚊子加強消毒,也或者是校園內開花植物持續減少,成蟲失去蜜源而轉移到其它地方了,這些都不一定是正確的答案。但如同近年來全球蜜蜂大量消失現象,雖沒辦法確切的知道真正的原因,但也提醒人們需更加關注所有生物一同居住的環境。
    (註:8月初觀察到赭黃原喙蜾蠃於學生作品築巢。)
課程規劃
  • 01
    認識SDG14保育海洋生態;介紹SDG12責任消費及生產

    1. 從2015年海龜事件引導學生探討塑膠吸管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2. 學生使用平板上網搜尋海洋塑膠垃圾汙染問題。
    3. 教師介紹坊間現有塑膠吸管的替代方案。
    4. 學生分組利用平板上網搜尋,探索各式吸管的優缺點,小組討論完後分組報告。
    5. 教師總結統整各式吸管的優缺點,介紹麥稈與蒲草吸管……生產的歷程,聚焦於商品製造與土地、生態之間的關係。

  • 02
    認識線構成的美感型式

    1. 從蓑衣蟲(避債蛾幼蟲)〝資源回收〞枯枝製作的〝房子〞與早期人類運用自然材質建造的居所為例,切入以植物為主要材料,製作人工獨居蜂巢的主題。
    2. 欣賞新北市立美術館,介紹建築師以大漢溪畔的蘆葦叢為靈感,設計出以柱狀裝飾建築外觀的〝蘆葦叢中的美術館〞。
    3. 延伸欣賞密爾瓦基美術館運用線條造型創造出新穎的建築美學。
    4. 欣賞竹藝術家運用竹子構成創作的藝術品。
    5. 教師介紹獨居蜂巢設計與製作的原則,學生分成4人一組著手設計獨居蜂大樓,蜂巢長度限定8.5~13公分。

  • 03
    設計獨居蜂巢、製作分層樓板

    將厚紙板裁切成適當大小作為樓(底)板,使用平口冰棒棍黏貼在底板上成為蜂巢隔間(單層樓板)。

  • 04
    製作分層樓板

    複製課堂3製作的樓層隔間,加上回收的透明塑膠片,完成預定的樓層。

  • 05
    蜂大樓外觀製作

    1.使用回收包裝盒的瓦楞紙板或厚紙板,包覆樓層的組合做成盒子狀,將樓層裝入盒子完成大樓外觀。
    2.配合大樓主體用回收包裝盒的紙板製作屋頂或延伸裝飾物基礎結構。
    3.利用過篩後的泥土調水與漿糊封住吸管後端。

  • 06
    管狀蜂巢製作;創作廢料處理

    1.裁剪環保吸管長度介於8~16cm之間。
    2.將吸管依序黏貼在厚紙板的基礎結構外,依照結構的堅固與造型美感微調。
    3.於部分吸管內插入回收的鋁箔包半透明吸管,做為可觀察式蜂巢。
    4.學生將創作過程中使用的紙張、莎草吸管、麥稈……等產生的創作廢料剪碎倒入堆肥箱。

  • 07
    獨居蜂城市營造

    1.教師介紹落葉堆肥操作方式,並在堆肥箱內再加入落葉、生廚餘、咖啡渣、堆肥菌……等材料攪拌均勻調整堆肥材料的碳氮比例以加快分解。
    2.將用剩下的蒲草吸管、麥稈餘料,再剪成更小的體積之後埋入堆肥箱。於堆肥箱內再插入數根完整的各式吸管一起掩埋以便觀察與對照。
    3.澆水保持堆肥維持濕潤狀態靜置2~4個月,學期過程中不定時讓學生觀察堆肥、植物吸管與塑膠吸管腐化的狀況。
    4.將各組作品集中排列加入模型人物、樹木、汽車……等模型道具營造城市的氛圍。
    5.學生分享心得與教師總結。
    6.蜂巢的設置是否造成獨居蜂生態的消長與變化,是未來可以深入探討的問題,並思考人類和大自然間依存的關係。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