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版面排排站

核心概念
  • 介紹美術、設計史中的幾個重要的派別與風格運用(美術工藝運動、新藝術、包浩斯、現代主義、後現代等)
美感知能
  • 觀察生活中的文宣、雜誌、書籍封面、內頁中的文字、排版、風格
  • 練習使用電腦軟體進行排版

課程概述

1. 課前請同學蒐集生活中覺得「好看」、「美」的封面、內頁。
2. 透過點點貼紙、紙膠帶,讓學生嘗試利用美的形式原理要素結合點線面進行排版練習。
3. 了解視覺傳達要素,並透過草圖繪製,嘗試將文字與圖像進行排版。
4. 透過互相觀摩,在(觀者與創作者之間)進行角色上的互換,讓學生給予其他同學一些建議與意見。
5. 最後進行調整與修改並完成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期待學生從過往的文字設計,接續到接下來的排版練習,最終,期待學生可以完成自己的作品集封面(內頁)排版。並透過實際製作,以及排版間的練習與概念製作。讓學生從更可以體驗在不同角色之間的轉換,並從印刷出的實際作品,了解版面觀看時與實際印刷後的落差與注意點。

教師課後省思

本課程以「版面構成」為主軸,結合生活觀察與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從欣賞—分析—實作—反思四個層次培養設計敏感度與美感素養。以下為教學中所觀察到的狀況與後續調整建議: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 問題1:部分學生在構成階段過於依賴圖像模仿,缺乏自我風格思考。
    → 對策:增加風格分類討論與創作背後動機引導,引導學生由「情感」或「主題」出發設計。
  • 問題2:軟體操作能力落差較大,部分學生速度緩慢。
    → 對策:安排課外操作指引影片與小組互助學習,彈性補足技術操作差異。
  • 問題3:學生在「視覺語言」描述上仍有障礙。
    → 對策:加入視覺詞彙練習單,鼓勵學生將感受具象化。

—未來教學規劃建議:

  • 可延伸發展為 作品集整體設計模組,配合升學需求。
  • 引入 實體出版/展覽模擬(如輸出成冊、展場排版)。
  • 跨領域結合文字創作、攝影、品牌設計等主題,深化視覺傳達素養。
課程規劃
  • 01
    構成分析

    1. 課前:請同學在日常中觀察、蒐集、拍照自己喜歡、覺得美的書籍、雜誌、文宣等。(封面及內頁)
    2. 課中:請同學分析其運用到的元素、色彩及風格。並統整現在流行趨勢可能具備的元素,以及不同風格的設計可能帶出的感受性不同。

  • 02
    構成練習

    1. 小組分享練習美的形式原理原則並以學習單進行操作,進行美的形式原理原則排版練習。
    2. 並讓同學們互相進行觀摩與分享。

  • 03
    視覺傳達原理

    鑑賞案例,並帶出視覺傳達原理:
    1. 訊息層級:主要標題、次要內容、詳細資訊。
    2. 版面區塊:配合層級、銜接動線、調整比例。
    3. 視覺動線:清楚流暢、形式原理、誘導閱讀。

  • 04
    編排練習

    嘗試先進行草圖繪製,將所要排版的文字、圖像進行處理。並嘗試進行畫面比例安排。了解其版面排列的各種可能性。

  • 05
    電腦製作

    1. 實際進到軟體進行排版。
    2. 提醒學生若要輸出檔案、印製時,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製作、印刷之間的落差。

  • 06
    互評與分享

    同學之間彼此之間以創作者、觀者之間的角色進行自評、互評分享。從其他同學的作品中找到優點,並給予具體建議,讓同學可以實際進行調整。

陳敬惠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