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課程由阿美族的『野菜文化』作為起點,從野菜的觀察著手,帶入色彩、質感的美學概念,製作出屬於野菜的色票。
透過野菜拓印,將圖樣經過電腦編排產出為野菜餐墊,引導學生認識野菜的特色和野菜文化中族人如何看待自然資源、珍惜在地文化,了解文化與智慧傳承的重要性。
課程目標
-
學生能藉由野菜文化的認識,了解在地文化與自然資源的珍貴。
-
除了學習色彩的混色原理,也了解色票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更能了解色彩的多變性,不只是紅橙黃綠藍的名稱,在色彩的世界中有明度、彩度的變化,才能創造中生活中多彩多樣的繽紛世界。
-
認識野菜的特色和野菜文化中族人如何看待自然資源、珍惜在地文化,並讓學生了解到文化與智慧傳承的重要性。
教師課後省思
- 透過課程學生確實有更認識野菜文化及相關知識,但還是難以提起學生對自然資源的反思與關懷,未來課程規劃上也許可以結合不同領域的師資,讓議題能更多面向的呈現給學生,並讓學生自主性的去探究與討論。
-
課程的內容安排會需要用到野菜植物來拓印等,因此天候因素的影響很大,本次課程剛好遇到多次大颱風,很多野菜植物被摧殘,植物的保鮮時間也很短,無法提早太多準備,是這次課程碰到較棘手的問題,未來課程規劃也許要事先準備好備案等,才不至於課程實施時取得不到素材。
-
01了解野菜與阿美族文化的連結
學生觀察、紀錄家中常出現的菜餚,並探究其來源(從超市採買、家中自栽、親友分享等),有意識的觀察生活中的食物來源。帶入野菜文化的主題,並說明野菜與阿美族的生活連結。
-
02認識野菜的文化歷史故事與先人的生活智慧傳承
參觀野菜農作地-花蓮縣原住民野菜學校,由學生自行採摘不同種類的野菜,由野菜達人介紹野菜文化的起源與特色,並分享族人採摘野菜的方法與保留自然資源的珍貴價值。
-
03觀察野菜造型、色彩、質感、味道,並做文字與圖像的紀錄
教師引導學生紀錄野菜的輪廓造型、葉脈走向,果實紋理等等,將其運用簡易的繪製方法,記錄在學習單中。
-
04搜集野菜資料
搜集野菜資料,整理出野菜的特色;訪問家人是否有食用及採摘野菜的經驗或故事,體驗到野菜文化在各個不同家庭、民族的連結度是否有相似或不同的地方。
-
05認識生活中的色彩
認識生活中的色彩,並嘗試找出屬於玉里的代表顏色。
-
06觀察野菜色彩,並能使用SD分析法,找出野菜間的色彩差異
觀察野菜的色彩與差異,並用SD分析法將野菜排列在十字象限中,學生可以從中發現,色彩雖為同色相,卻有深淺、鮮濁的差異,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多元性。帶入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的概念,讓學生認識色彩的組成可以有不同的變化。
-
07製作野菜色票
運用混色原理調製出所見的色彩,並製作野菜色票。
-
08觀察野菜色彩,調製野菜色票
將各自的野菜及色票黏貼在展板中,製作一幅野菜色票圖鑑。
-
09用野菜拓印,製作設計素材
介紹拓印的方法及構圖的排列組合創造出的不同視覺效果。學生利用野菜色票將顏料拍打在野菜上,再拓印至紙張上,藉此留下野菜的造型與質感表現。
-
10利用數位掃描工具,將拓印的結果轉化為圖樣
將紙張上的拓印紋路,利用掃描工具,及軟體的描圖功能,將紋路轉換為數位圖樣。
-
11進行野菜印花餐墊設計
轉換後的圖樣,可再重新構圖,利用不同的構圖方式,嘗試編排出不同感覺的構圖。
-
12印花輸出與熱轉印,完成餐墊製作
印花輸出與熱轉印,完成餐墊製作。
-
13課程回顧與成果分享
教師總結土地與生活的連結情感,與在地生態文化的珍貴,藉此學習尊重自然、景仰在地文化,我們可以運用不同的形式紀律與保存野菜文化,重點是能讓當地的文化資源與智慧持續傳承。
114學年度轉任國立羅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