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園窗為主題,利用多種質感創作出自己的作品。
了解套娃的文化色彩配置、圖樣與美感,並透過實作應用色彩。
透過此課程引導學生思考,能代表杉林的家鄉味是什麼?並能運用所學的構成美感,編排一份食譜。
透過蒐集各種材料,練習質感的描述表達。
透過擺盤練習了解比例的美感與構成美感的搭配
讓學生討論營養午餐的美好想像,學習美感構面中比例要素,嘗試設計出兼具實用與美感的午餐盒。
以擺盤的美感為主題,引導學生了解食材與容器顏色,從自然形式與人為生活中,認識色彩美的形式原理。
將原計畫比例相關的其他概念簡化,再導入服裝穿搭的課題,並強化比例在生活上的重要性與運用。
以質感構面切入生活,讓學生從生活觀察熟悉材料的質感及轉變,思考材質的轉化、應用和功能性,設計出合適的杯套。
透過放置物件,使視覺畫面上看起來舒服並感覺到有美的共存。
透過墨色的深淺表現點線面的構成,邊框的選擇和宣紙之間的比例構成,設計成書籤小卡。
體驗設計規劃與杯子和飲料搭配的生活物件,達到比例美感於生活中的實踐。
讓學生觀察自家廁所配色,再設計理想中的校園廁所配色,並結合使用者經驗,寫下設計理念。
藉著切、削、磨…等處理方式,在取捨間感受最合宜的比例美。
帶領學生進行色彩和構成實驗,進而改善美術教室外長廊空間色彩氛圍之效果。
讓學生理解構成的意義,從生活中發現構成之存在,藉由作品欣賞,透過觀察、分析與練習,提升並培養「個人的美感判斷」之能力。
觀察並探索生活中的色彩變化,分析色彩並建立個人色彩條碼。
以構成為主出發,認識秩序、比例、色彩,在有所限制的條件中,引導學生辨別事物的主從關係、對稱與平衡,利用格線構成完成教室布置。
運用美感構成的色彩搭配,營造生活中「美」的經驗。
討論樹枝線條的過程中,延伸至樹枝的比例選擇與裁切,感受不同樹皮的材質感覺,找出最舒適的質感、最合手感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