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希望學生能從生活中小小的事物開始感受,覺察和注意生活中的構成。 在本單元設計中,著重發現生活構成的美,所以在一開始的課程,先從探討生活物件入手。在我們生活的日常,到底是由哪些事物構成的?我們如何欣賞?

在教學活動中,透過練習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發現構成,從探索學習,到抽象的大量訊息。此時文字不再是分散而瑣碎的,而是依照其內容,解構成一個一個的幾何區塊,再依照每個區塊的輕重緩急從屬關係,安排一個整體的版面之中。

最後的課程中除了檢討、欣賞彼此作品,更透過分享,談到構成的美感運用,思考不同案例之構成形式,思考哪樣的構成更能具有美感?

向度分析
  • 美感認知
  • 工具思考
  • 公共關係

1.學生能知道構成的概念
2.學生能知道構成美感在活中運用的重要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發現並感受生活構成的美感
  2. 思考構成在生活中的影響,對日常構成有所感受與感知。
  3. 從理性的思考構成內容,進而轉化成情意的構成美學。

從于倫老師的教案中,可以發現她選擇了隨手可得的材料﹕日常用品排列、異國美食色彩分析、菜單的版面構成為教學內容,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第一堂的排列(knoling)日常用品,到第二、三堂結構kit的實作練習,一步步建立鷹架,相信能讓學生有系統的建立「構成」的概念。

在第四堂課的課程開始前,我會請學生蒐集各國食物、菜單的圖片,當作課程討論的材料。此外,課程分享會時,聽到于倫老師的分享,在第四堂課時她是讓學生以水彩調色去描繪出食物的色塊,但我認為這堂課的重點是使學生能感受並分析食物畫面中的色塊構成,因此以有色彩紙張作為操作的材料,相信會更為快速而便利。

第五堂課取消英文跨領域課程結合,改以鼓勵學生在色塊之外,進一步加入文字(大標題、小標題、內文等)做菜單版面的重新設計,並於第六堂課堂呈現時帶領學生欣賞、討論,重新建構「具有美感」的版面設計。

我期待透過這個課程,可以讓學生理解構成的無所不在,並更加關切生活中各個面向的構成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這學期實施美感教育課程的兩個班級,屬性很不一樣。一個班級很安靜,特性是較為謹慎小心,我自己的導師班則是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熱情奔放、不拘小節。第一個班級在操作Kit-2的幾何限制任務時卡關了,我猜測可能是引導的方式不夠精準,學生不知如何下手。後來在自己的導師班,我直接帶他們進行咖哩飯的練習,也發現他們對此比較有感覺。

被觀課的安靜班級,比起導師班學生多了一節版面編排的課,我原先期待是他們的作品會比較完整、多元,後來卻發現,不要講太多學理上的內容來限制學生,建立鷹架後任由他們自由嘗試、發展,會得到更多無法預期的精彩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