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第一節課「水果離開地球表面」讓學生思考重力與結構的關係,兩人一組以銅線編織的方式去試做一個能承重的水果籃,學生的學習挑戰任務是能讓水果能夠離開桌面,並觀察未承重時的造型與承重後造形的改變,進一步探尋造型美感,了解穩定的結構與美感關係,請學生分享結構試驗的過程,請同學思考重力改變了結構間的關係。
第二節課「燭起結構」以自然界與生活中具結構條件之例子初步認識結構,如蜘蛛絲、葉脈、樹枝、雨傘、椅子、建築等例子,讓學生發現原來生活中能抵抗地心引力與力量的結構,並以鐵線與吸管練習一個小的結構,熟悉材料後開始設計結構挑戰任務----燭臺設計,燭台必須耐重、抗震與兼具美感,作品須作例設定,讓結構中比例的趣味開始出現在各組作品。
第三節課燭臺內結構挑戰,從手作中認識工具與材料的使用,本節課嘗試去做出一個能承重的燭臺,由第一節課「水果離開地球表面」的結構嘗試中認識穩定結構若進一步再追尋美感造型的同時,如何讓兩者兼具就是結構作品的挑戰。
第四節課接續燭臺結構製做,嘗試立體結構的配置,並於穩定的燭台外在加入外形與結構穩定性。
第五節課燭台製作,自我挑戰與修正,須嘗試將會搖晃變形得作品加強穩定性。
第六節課,「結構之美」再複習結構定義並欣賞具有美感的結構案例。燭臺耐震與穩定測試大會,並記錄自己燭臺結構過程,欣賞具美感的結構作品,並從實作中體會到一個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結構體驗與實作讓學生能注意到生活中具結構之作品,用簡易的材料完成立體作品,在動手創作中了解結構配置與形式的合理性, 體會到一個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 及美感。未來希望學生能欣賞各種形式的結構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作出一個立體結構的作品對於滑世代的學生是極大挑戰,本次選擇的材料是鉛線與吸管,材料很好上手,但遇到的問題是畫不出立體圖與做出來和畫出來的作品不盡相同,所以在第二個班製作時,再強調運用比例與從平面造型開始,先求學生能做出一個可放置燭臺的結構體,而不要只是拿吸管亂串,由於設定了挑戰任務----作品需要能放置玻璃燭臺,故學生製做過程變要時時哪起燭臺測試,不會只流於做造型形式。

最後一節課測試重力與耐震度時,全班圍坐欣賞作品非常有意思,可互相觀摩到彼此結構與賞析美感,本次課程在六次內完成的班級在製做過程中毫無有絲毫浪費時間的狀況,而有幾各班多了一節課,在最後一堂結構測試課程上就比較有充裕的時間思考自己過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