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人從自然而來,都市化後人與自然逐漸脫節。盆栽是現代都會人試圖與自然連結的窗口,藉由盆器擷取一小塊自然的元素,藉由盆栽裡的植物,啟動了人類最深層的原始記憶。生活中隨處可見居家門口、陽台種植許多植物,不論是井然有序的佈置或隨興擺放,都反映出人們對自然殘存的依戀。偶而經過一些精緻的商店或小咖啡廳,瞥見門口精心佈置的盆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尋思擺放同樣的植物為何呈現出不同的意境呢?
課程先探討植物與容器的關係,比較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差異,嘗試用容器襯托植物的美感。透過反覆比對,探討植物與花盆色彩的搭配。然而當植物種類與數量增多時,多變的造型與色彩紛呈,容易產生雜亂缺乏整體感。運用木盒將各種植栽分門別類,藉著由簡入繁的排列組合,有效歸納整合盆栽,利用構成的美感概念組織多變的植物造型。
最後教師提供多元道具,利用教室、校園的角落讓學生自由操作,透過集體討論建構一個美的角落。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獨立思考建立自信的美感判斷
  2. 能與組員討論溝通,協調提出最佳方案
  3. 能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尊重他人的想法

 

教師課後省思

  1. 教師準備盆栽數量與種類充足,但學生不知從何選起。學生對植物的種類、外型、色彩……等複雜的視覺資訊先備知識非常薄弱。教師宜適度篩選較易操作的植物品種,挑選適合搭配的植物讓學生較容易判斷與選擇。
  2. 開花類植物不易在授課時剛好呈現最佳狀態,經由許多班級操作下也不容易維持完整。另外多肉植物容易在操作時葉片受損影響美觀,須挑選較耐碰撞的類型,同時須選擇植株大小適切的造型才能凸顯,在購買挑選時須更加費心。
  3. 學生操作、嘗試的時間所需較多,壓縮後面討論的時間過少。可將單元減少授課堂數延長為 2 節課,讓學習內容更深化。
  4. 分組活動確實讓同學體認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也讓同學發現每人觀點的差異,而妥協或互相
    尊重或說服他人是重要的。當然也有些同學難切入一起參與或打混摸魚,教師也暫無暇照顧到這一面向。
  5.  因每堂課須使用物品非常繁多,前一班使用完須在下課十分鐘內整理歸位,所以作品採用照相紀錄上傳評分。因此攝影構圖取景、拍攝角度、打光......等為重要先備知識與技能,未來在教授此單元前應先教授攝影相關知識。
  6. 因教具限制僅能採 6 人一組的分組方式,在操作時容易有打混摸魚或不易參與團體互動的同學低度參與,教師也無暇一一叮囑,打分數時容易產生不公平現象。日後可將一個單元延長為 2 節課,讓課程步調從容一些,讓更多人參與,並呈現更多可能性,同時增加觀摩與討論的時間。
  7. 學生有時候沒聽清楚規定的指令或想更自由的朝自己的想像、創意進行,教師須評估各班不同的互動狀態彈性調整,適度加以規範或放寬,學生有時會組合出意想不到的有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