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我型我色
生活中充斥著各式文宣,無論是廣告、房產或是選舉,這些版面設計多帶有目的與訴求,但是在視覺上是否令人感到舒適或是引人注目?在功能上是否真能準確地表達訴求?又或者只是一張又一張訊息雜亂無章的垃圾製造?
框住美
從觀景窗『框』中,觀察『美』與『不美』的事物,探索與感受物體如被濾鏡遮蔽而失去原有形狀及顏色或加以美化之後,所呈現的意義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