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牽線搭橋

課程概述

藉由 String Art 也稱為釘板畫、紗線畫,與大橋頭社區課程結合,將米食文化及社區古蹟建築融入,運用幾何構成原理、色彩選擇,即便是同樣的圖稿也沒有一個人會拉出一樣的釘線畫,使用的底板為回收舊木材,整理過後再重新鋸切,愛護地球、珍惜木資源。運用幾何構成原理產生不同平面圖紋,再將各色色階以不同的面積來構成畫面,認識畫面中不同比例的構成以及對美感的影響。如此,文創和在地創生不只是商品,而是對於在地文化的認同和感受,懂得找到在地亮點,發揮創意串連,才是最重要的學習。

美感預期成果

他鄉變故鄉一直是本校校本課程的宗旨,希望學生能了釘線畫的製作,紓壓創作外,累積審美經驗,未來也能生活美學技法的一部分。學生從美感電子書中了解什麼是「色彩」,透過踏查記錄環境中的各種顏色,從社區環境中探索,發現色彩搭配。

  1. 學生能分析一個畫面中有多少主要色彩、顏色彼此的性質關係。
  2. 學生能透過大橋頭的分析,感受色彩調和的美感。
  3. 學會相同的色調和衝突的色調及色彩意象的應用,並能使用於平面設計。
  4. 能運用模矩概念組合不同大小的的圖案,並在構成中找到平衡關係。

教師課後省思

如果美感可以是單獨拉出來的一門課有多好,這樣時間就不會被課程計畫的課程內容擠壓。
這次課程,學生反映很有趣,很舒壓,有些孩子還用了不同繞線方法和配色,做出層次感也做出興趣,只是老師太高估剛上七年級的學生和授課時間,例如有比賽、活動,所以原計劃書中有棉線染色過程,想要和學生一起學習將綁粽子棉線染色備用,改為用影片進行介紹,大型創作品也因教室搬遷,遇到颱風等因素學生無法完成,只進行到草稿部分,我覺得未來同樣做這樣的單元,古蹟建築部分可以讓學生仿效日本作家Kumiko Misaki(御崎玖美子)作品,改為自由創作。

課程規劃
  • 01
    釘線畫介紹、色彩運用

    1. 引起動機。
    2. 認識曼陀羅釘線畫(Mandala string art sign)。
    3. 美感電子書中了解什麼是「色彩」,色調感覺(色彩心理學)。
    4. 認識工具好朋友。
    5. 繞線技法。

  • 02
    講師分享

    1. 講師實例分享及技法。
    2. 練習鐵釘敲釘。

  • 03
    探索釘線畫 1

    1. 搭配不同顏色的紗線,做出獨一無二的曼陀羅釘線畫。
    2. 定位校正,練習繞線方法,感受釘線畫層次疊色。

  • 04
    探索釘線畫 2

    認識米食文化、相關植物、校本課程權民學習議題
    1. 釘線畫探索。
    2. 為避免學生侷限範圍,做了修正,除認識米食粿類會用到的黃槿葉、柚子葉、粽葉;花茶的料秀英花的樣貌外,並與正在上的校本課程權民學習中的社區、動保、海洋議題內容結合,提供做為輪廓繪製的選擇。

  • 05
    創作釘線畫 1

    1. 以權民學習為主題,進行輪廓繪製、設立釘點進行創作。動手染線過程以影片介紹。
    2. 安全顧慮,避免敲到手,使用衣夾或尖嘴鉗協助釘製。

  • 06
    創作釘線畫 2

    拉線完成作品。

  • 07
    古蹟建築線畫 1

    1. 以 2023 年台北燈會松山家商作品為例。
    2. 討論社區可以仿效施作的標的物。

  • 08
    古蹟建築線畫 2

    1. 縮小古蹟建築範圍。
    2. 設立釘點及拉線完成作品。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