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1. 觀察力:環境與植物生長關係、多面向的思考能力:藉由校園踏查、植物採集與描繪、攝影採集,能讓學生學習多樣的觀察環境,啟發對生活環境感知與多面向的思考的能力。
2. 質感肌理:透過實作課程的操作,讓學生對創造平面作品上的質感,感受平面構成更多可能性。
3. 色彩感知與合宜配置力的提升:透過色彩掌控及版畫拓印,思索平面空間色彩配置的相關性,並對色彩配置有所認識,在未來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相關色彩配置能更有感。 4.群體生活的認同感:藉由課程的進行讓學生對校園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出學生對學校的認同與提升生活中的有感。
美感預期成果
-
觀察力:環境與植物生長關係、多面向的思考能力:藉由校園踏查、植物採集與描繪、攝影採集,能讓學生學習多樣的觀察環境,啟發對生活環境感知與多面向的思考的能力。
-
質感肌理:透過實作課程的操作,讓學生對創造平面作品上的質感,感受平面構成更多可能性。
-
色彩感知與合宜配置力的提升:透過色彩掌控及版畫拓印,思索平面空間色彩配置的相關性,並對色彩配置有所認識,在未來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相關色彩配置能更有感。
-
群體生活的認同感:藉由課程的進行讓學生對校園環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出學生對學校的認同與提升生活中的有感。
教師課後省思
拓印的第一周可以拆解成兩周,總課程再多一周。
因第一周操作不熟練,因此花了約一半時間示範與說明,加上需預留時間整理善後,因此學生練習部分稍嫌匆促,此部分宜再拆解成兩次,一周為工具使用加上 a 植物圖像──單色背景+植物葉脈練習,比對第一周博物學觀察與紀錄描繪,感受葉脈實物、描繪與版畫拓印結合色彩之後,彼此之間有何差異性。葉脈拓印第二周則進行 b 植物圖像──疊印及 c 植物圖像──三色套印──輪廓鏤空、植物葉脈。
-
01博物學觀察與描繪
校園踏查、植物採集與博物學式描繪──觀察力提升與培養
1. 博物學式觀察講解
2. 進行校園實地踏查與觀察記錄,樹葉採集。
3. 植物葉脈觀察摹寫,提升與培養觀察力。 -
02版畫原理、單刷版畫、色彩三要素複習
什麼是單刷版畫(monotype 或 monoprint)?
monotype 沒有固定製版,利用顏料或油墨在平板上直接塗繪,顏料未乾前將紙張或其他材料覆蓋上去,經過滾筒、拓印、手印或壓印之後,底板上的畫就會轉印到紙上。雖然也是版畫製作,但因操作模式的關係,每次只能印出一張,無法複製出第二張完全相同的作品。
以下個人操作練習:
1. 植物圖像──單色背景+植物葉脈練習。
2. 植物圖像──疊印。
3. 植物圖像──三色套印──輪廓鏤空、植物葉脈。
4. 漸層色。 -
03質感色彩配色──葉脈+其他質感物件。小組色彩限定練習(明膠版 2)
1. 除了葉脈,各式肌理質感製作,泡棉、瓦楞紙、揉紙、塑膠……。
2. 小組針對要完成的大拼圖,討論設定整體明暗、彩度比例、限定色彩範圍(色相控制),掌控明度與彩度變化。個人依分配完成十來張。 -
04作品拼組與展示
1. 保羅‧克利作品色彩構成說明。
2. 依前兩週完成的圖片,和他組換圖。
3. 個人輪流試排圖,選配符合畫面音樂,將個人排的圖拍照上傳,作為個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