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光影故事燈

核心概念
  • 認識現代光影藝術
  • 認識美感六個構面
美感知能
  • 觀察燈具造形和構造
  • 選用合宜的回收材料,結合水泥做成具有質感的燈具底座

課程概述

漳和羽球館,這座擁有許多老師、學生、家長和社區民眾共同記憶的場館即將改建。本課程為了將這份記憶保存下來,希望能將館內廢棄物回收,經過設計再利用,成為實用的媒材,將這份回憶與記憶,以光影故事影像概念來設計,製作成實用的燈具,讓這份記憶可以永存現光明。
燈座和支架的部分可以結合不同質感的組合融入,搭配不同的造形構成,展現出環保永續概念,又兼具美感的形態展現,將環境教育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17項核心目標中-12責任消費與生產等目標,引導學生瞭解並運用循環設計理念來製作燈具,以達到環境永續實踐結合美感應用於生活的目的。

美感預期成果

  1. 1.觀察瞭解周遭環境場館媒材的特性,能發揮多樣化的思考力,將不用的廢棄材料回收再利用,運用合宜的美感判斷完成作品,運用在生活中樂於與他人分享美感成果。
  2. 能瞭解環境教育的重要,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17項核心目標中-12責任消費與生產等目標,循環設計運用在藝術創作和綠色設計上的方式,來達到永續實踐生活的目的。
  3. 能學習到多樣化的設計思考,美感構面綜合運用轉化成為實用的生活美感設計,讓藝術更貼近生活。
  4. 融入資訊與其他跨領域課程,讓學生瞭解生活上的許多實用物品設計,都結合了不同領域的元素所生產出來的,從生活出發,結合藝術美感,培養的多元學習創造能力與素養。
  5. 分組合作學習,除促進人際關係的建立外,也可學習到彼此不同的優點,讓學習者可以達到加乘的學習效果。

教師課後省思

  1. 課堂3—學生挑戰做燈罩支架結構綑綁練習時,學生運用竹子有彈性特性,做一個底部結構扣住燈罩支撐架,非常有創意,之後便引導學生以此方式製作,讓燈罩可以變成活動式,可取下再裝上。
  2. 課堂9—灌水泥底座,老師引導學生使用羽毛球上的羽毛與羽球館廁所壁面上的馬賽克小磁磚進行構成運用,學生比較不用花時間處理材料問題,較能專注在底座表面的構成思考。
  3. 此課程分組人數應以3-4人較合適,因學生有此回饋反映,上課觀察也是如此。因本課程要畫光影故事圖稿、做燈罩支架結構、將光影圖像熱轉印在棉布上然後裱至燈罩結構上、灌水泥等,人數多較適合分工製作。
  4. 學生比較不熟悉用束線帶固定竹棒來製作燈罩支架,容易造成結構不夠穩固和歪斜情況,必須經過多次練習才能掌握,但時間相對的會耗費較多。所以可搭配橡皮筋綑綁部分結構,再用束線帶固定好,之後再逐一移除橡皮筋,可減少時間與失敗率,造形比例也比較容易精準掌握。
課程規劃
  • 01
    瞭解漳和羽球館的古往今昔

    1.介紹漳和羽球館的歷史和館內辦理過的各項活動, 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影像回憶是需要紀錄下來的。
    2.學生分組討論,從歷屆畢業紀念冊,找尋跟羽球館有關的光影故事,記錄拍下覺得重要的,寫下影像的故事內容(用平板翻拍照片做影像紀錄)。

  • 02
    循環設計的意義與價值

    1.發學習單,引導學生瞭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 17項核心目標有哪些?介紹第12項目標是「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SDGs 目標12有哪些細項目標和核心精神?國內外又有哪些實例與反思?
    2. 瞭解循環設計的趨勢與價值?可運用在生活中的模式。
    3.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羽球館有哪些廢棄不用物件(例如:長條南方松木椅、木箱、鐵欄杆、羽球、外牆磁磚、水泥塊、天花板石灰板、地板、木質標示牌、廁所馬賽克壁面、油漆、水管、玻璃、帆布…)可回收再利用。
    4.思考回收物可運用在燈具那些地方,紀錄於學習單中。

  • 03
    立燈的構造

    1.介紹生活中燈具種類有哪些不同之處。
    2.介紹立燈的質感、構造、結構、造形和各部組件的功能特色。
    3. 教師以竹桿為例, 先加工成為竹棒或竹片,再用來製作燈罩 主要結構。引導學生思考形、結構與構造的有哪些不同, 能根據不同 線材 、 面材材料特性, 可運用綑、綁、鎖、黏、釘等連接固定的技巧, 穩固連接組構燈罩 。
    4. 燈罩結構挑戰練習,畫出燈罩造型結構圖,運用橡皮筋綑綁竹棒,做出想要的造形。思考運用竹子特性,燈罩結構如何綁才穩固。

  • 04
    認識現代光影藝術

    1. 介紹光影藝術家 Kumi Yamashita 山下工美使用光線與物影創 造出錯誤的視覺效果,利用負片和正片的光影效果創作出令人讚嘆的光影藝術。 另外, Rashad Alakbarov shadow art 的作品都是利
    用日常生活用品來進行創作。 在牆面上,藉由光所投射後的漂亮影子,在凌亂的物品中看見了秩序與另類美感。
    2. 教師舉例說明如何將收集到的羽球館各類型影像轉化成可運用在燈罩的作品,例如:
    2-1 選定一個活動主題,運用蒙太奇拼貼手法(需使
    用平板軟體進行影像合成拼貼)。
    2-2 可用手繪方式進行(彩色漫畫式或單色剪影皆
    可)。
    2-3 也可將燈罩做鏤空,創造出投影的視覺效果。
    3.完成初步的構思草圖。

  • 05
    規畫出出光影故事燈具構造設計圖

    1. 引導學生開始設計光影故事燈具構造包含燈罩 、燈頭、支架、底座與連接方式
    2. 接著進行燈罩表面 光影故事內容構成設計 。
    3. 需配合燈罩形的設計思考(會因三角錐、四方體、圓錐、圓體等形體不同,畫面的構成和分割比例會不同)
    4. 選擇合適的媒材(平板影像處理、廣告顏料、水彩、壓克力顏料、麥克筆、代針筆、色鉛筆、粉彩…)來繪製作品。 5.根據規劃形體繪製完成光影故事圖像。

  • 06
    能完成立燈構造設計、燈罩形、結構與材料的構思

    1.修正立燈和燈罩構造設計圖,確定製作材料和連接物件。
    2.運用合宜的工具進行材料的裁切處理,做為燈罩和支架主要部件連接和接合組件。

  • 07
    結合羽球館回收材料應用於水泥底座

    1. 引導學生如何結合 從羽球館中蒐集到的 回收物件,選用合宜材質 支架結構, 連接固定於水泥底座, 需思考支架長度比例是否好看、電線如何隱藏於竹管內,並注意結構是否穩固。
    2. 講解可結合哪些回收材料,例如外牆磁磚、水泥塊、窗戶玻璃、長條椅子木片、地板漆等,經過擊碎或裁切縮小成為可 運用在水泥底座材料或裝飾。
    3. 學生討論選用合適的材料進行加工。
    4. 裁切支架與灌水泥底座,同時加入處理過回收的材料。

  • 08
    列印作品

    1.將繪製完成的設計圖掃描進電腦,調整影像,列印在熱轉印紙上,裁切熱轉印紙。
    2.開始進行熱轉印,將光影故事圖稿轉印在棉布上。
    3.剪裁棉布以熱熔膠黏貼固定於燈罩結構體支架上。

  • 09
    完成燈具

    1.建構組裝電線、燈頭的接線,接著完成燈頭、燈罩、與支架底座的連接。(需思考電線如外露或含在燈具支架內的處理方式,不讓其影響燈具整體美感)
    2. 修正燈具構造體,完成燈罩裝飾、支架和底座結構體的連接。
    3.點燈看看效果,再做修正。
    4.完成作品、學習單和回饋單。
    5.展示作品,分享創意理念。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