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建築是一門用結構與空間來表達思想的科學性藝術,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可以對環境、社會提出問題,並以建構空間的方式解決問題,建築的虛與實皆回應他的功能並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模式與感受。
課程中將以建築案例的欣賞以及實際的身體移動與觀察,嘗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將所觀察到的問題、事物透過系統性的整理,釐清出可行的解決方法,最後以建築和空間的方式回應問題與需求。
建築除了功能性之外,還扮演著建立人們地方感受與認同的要角,期待學生透過建築案例的欣賞發現建築空間與環境和人的關係,並以實際的身體移動與觀察,建立對於地方的感受。
美感預期成果
- 個人作品:
(1)抽象詞彙之色彩表現。
(2)色彩規劃的平面幾何構成圖。
(3)立體構成模型。 - 團體作品:
(1)建築模型。
(2)室內設計透視圖。
(3)建築剖面圖。
公共藝術模型製作。
教師課後省思
本課程圍繞在立體空間的學習,因此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讓同學進行實作,在前期也需要讓學生累積基本能力,例如三視圖的教學與測驗,確認學生真的了解三視圖後再進行後續的色彩配置與的體構成。從讓同學拍校園的空間照片轉化為截然不同的立體模型時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進行解釋與引導,部分同學會以為要將「校園空間照」裡面的「建築」作出來,實際上照片是作為平面幾何構成的參照,後續再將平面幾何構成的結果視為立體構成的上視圖來完成立體模型。這個部分需要非常確認學生是否真的理解,並需要時時觀察學生實作的狀態,避免學生偏離學習目標。課程進到在案例分享階段時,期待可以帶給學生多元的刺激,在課程中盡可能放入不同領域、不同機能的建築案例,但因課程時間有限,許多案例沒辦法進行太深入的討論。
本課程實施於高二上學期,因為剛分班,學生對於彼此較不熟悉,在分組活動上,教師須花較多心力引導與協調,但學生彼此的不熟悉在合作上也有比較好的表現,彼此都希望自己不是小組的負擔也希望不會讓組員對自己失望。
如需我進一步簡化這段文字或提煉重點,也歡迎告訴我。
-
01三視圖複習與測驗
1.複習三視圖概念。
2.練習:與教師同步操作將三視圖轉譯為立體圖、將立體圖轉譯為三視圖。
3.三視圖小考。
4.回家作業:拍攝一張校園風景照片。 -
02簡化:將風景簡化為幾何構成
1.將校園風景照片簡化為幾何圖形。
2.排列幾何造型,完成平面的構成。 -
03色彩學複習與實作
1.複習色彩學概念。
2.實作-抽象的色彩語言:
(1)以色鉛筆操作。
(2)試以色彩表達 9 種抽象詞彙,例如:情感、形容詞、質感。
(3)每個詞彙限制以 1-3 個色彩完成。 -
04色彩配置構成實作 1
1.將簡化後的平面構成圖的幾何造型以色紙完成剪貼。
2.設定該圖之色彩配置欲呈現的視覺效果。
3.客觀分析該色彩配置圖之色彩屬性,例如:明度、彩度、含暖色、相鄰色、對比色等。 -
05色彩配置構成實作 2
同上,完成色彩配置圖。
-
06立體構成實作1
1.以該色彩配置圖為立體構成之基底。
2.將色彩配置圖視為立體構成之「上視圖」,發展立體模型。
3.模型高度限制為 5cm。 -
07立體構成實作2
同上。
-
08立體構成實作3
同上。
-
09立體構成實作4
同上。
完成立體構成模型。 -
10建築鑑賞1
1.介紹建築的元素,分析空間與材料的語言。
2.各類建築欣賞,例如:環境與建築的形式、教育空間、醫療空間、展演空間等不同功能性建築,觀察與分析建築如何以空間設計回應與滿足各類需求。 -
11建築鑑賞2
1.不同流派之建築欣賞,例如:講求功能之現代性的包浩斯、回應環境變遷與需求之代謝派、環保概念的地球之舟與綠建築。
2.回家作業:以線條畫一份住家街區的道路地圖,並將周邊建物與空間特色紀錄於地圖中,試以旅客的視角與好奇心,放大感官進行觀察與紀錄活動,紀錄可包含:建築外牆材質與裝飾、建築的外觀外掛的物件、是否有騎樓、騎樓的應用、人行道的高度變化……。 -
12團隊建築發想與提案
1.請學生結合課程中建築鑑賞之建築案例以及生活觀察,討論「如果要以建築來解決問題、滿足需求,我發現(想提出)什麼問題?我如何以空間、建築來回應問題?」
2.請同學設定「問題」、「對象」、「環境」,並以設計思考的方法以建築回應問題。
3.請同學發表提案。 -
13公共藝術鑑賞
1.公共藝術概念介紹,法規、原則、形式。
2.各類型公共藝術作品欣賞。
3.回家作業:在生活圈中找一件公共藝術,分析其創作內容與形式和環境的關係。 -
14小組實作1
1.以小組提案為基礎,詳列設計的功能與巧思。
2.製作建築模型:8K 範圍為地基,製作 1 個建築模型。
3.室內設計透視圖:
(1)請畫出該建築之功能性與回應需求之設計。
(2)2 張 16K 符合透視法則之室內設計圖。
(3)以麥克筆、色鉛筆和簽字筆繪製。
4.建築剖面圖:8K 建築室內剖面圖,安排空間規劃。
5.公共藝術模型製作:回應建築與場所之精神,製作公共藝術的模型。 -
15小組實作2
同上。
-
16小組實作3
同上。
-
17小組實作4
同上。
完成各項作品。 -
18團隊發表
以簡報發表各組提案與展陳製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