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繪見松高-校園生活圖鑑設計

核心概念
  • 校園踏查採集創作素材,運用博物學與設計工具,合作完成具美感的校園生活圖鑑。
美感知能
  • 從學校生活環境觀察日常物品或動植物相關生態做細節觀察及科學描繪。
  • 紀錄松山高中生活的路徑及軌跡帶入文創概念。
  • 能運用絹印版畫技能完成具美感之平面設計作品。
  • 能使用canva、miro等線上編輯軟體完成圖文編輯排版。
  • 培養多元感知與思考能力,並進一步瞭解藝術、社會與設計的互動關係。

課程概述

從校園環境中取得創作材料,透過「觀察、採集、分類、命名」之博物學方法及校園實地踏查之戶外教育導入藝術生活課程,運用線上配色軟體思考色彩搭配,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絹印版畫之文化創意作品,並透過canva、miro、google classroom等線上平面設計、線上共編白板及學習平台工具,於課堂活動安排創作、小組討論及任務活動,設計出具有設計美感之校園生活圖鑑。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從課程活動習得博物學方法及戶外教育的意義,結合校園高中三年生活的共同生活經驗做出圖案設計,並將文創設計概念融入於作品中,進而以作品展出方式讓更多人關注到維護校園戶外環境的意義。

教師課後省思

以校園作為出發點並透過博物學方式重新認識和關心校園,感覺得出來學生對於主題是有興趣的,能為自己三年的高中用視覺藝術的方式做個總結,也能透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但若能安排更多時間讓學生更深入討論校園相關議題(環境、動植物觀察、國際案例分析等),與實作課程安排時數更加平衡會更好,提供學生更多討論、開放性提問,促進學生批判性思考,興許是個調整的方向。

課程規劃
  • 01
    認識博物學方法

    1.介紹博物學方法(觀察、採集、分類、命名),透過個人及小組問答活動辨別事實與觀點,帶入主客觀的識別觀念及獨立思考能力。
    2.觀察個人物品(如鉛筆盒、文具用品等)分析轉化成科學繪圖。

  • 02
    實際校園踏查及繪製個人圖案並說明戶外環境教育

    1.校園環境觀察練習及路上觀察資料彙整與分析:觀察校園植物、動物、建築物(空間)、設備等,藉由感官創造直接經驗(使用miro線上共編白板)。
    2.介紹戶外環境教育,認識校園植物(果實、花卉、葉子等)、動物(藍鵲、黑冠麻鷺、喜鵲等)特性,與校園環境的關聯。

  • 03
    設計圖稿及色彩配置企劃書

    1.彙整組員個人圖稿,融入文字(需字體設計)與視畫面需求加入物件或裝飾圖騰,完成小組圖稿設計。
    2.簡介市面文創商品設計,提供配色參考相關網站及app。

  • 04
    設計圖稿及色彩配置企劃書

    1.彙整組員個人圖稿,融入文字(需字體設計)與視畫面需求加入物件或裝飾圖騰,完成小組圖稿設計。
    2.簡介市面文創商品設計,提供配色參考相關網站及app。

  • 05
    繪製黑稿

    1.闡述孔版印刷原理及刮版、烘版、曬版、洗版等製版流程。
    2.詳細說明製版注意事項,由學生體驗絹印版畫製作過程。
    3.說明套色、對版做法,由小組方式進行印製於不同顏色象牙卡或帆布束口袋。

  • 06
    繪製黑稿及製版

    1.闡述孔版印刷原理及刮版、烘版、曬版、洗版等製版流程。
    2.詳細說明製版注意事項,由學生體驗絹印版畫製作過程。
    3.說明套色、對版做法,由小組方式進行印製於不同顏色象牙卡或帆布束口袋。

  • 07
    印刷作品(一)

    1.闡述孔版印刷原理及刮版、烘版、曬版、洗版等製版流程。
    2.詳細說明製版注意事項,由學生體驗絹印版畫製作過程。
    3.說明套色、對版做法,由小組方式進行印製於不同顏色象牙卡或帆布束口袋。

  • 08
    印刷作品(二)

    1.闡述孔版印刷原理及刮版、烘版、曬版、洗版等製版流程。
    2.詳細說明製版注意事項,由學生體驗絹印版畫製作過程。
    3.說明套色、對版做法,由小組方式進行印製於不同顏色象牙卡或帆布束口袋。

  • 09
    製作簡報與回饋

    小組方式完成企畫書,依序內容分享有:分類整理及儲存、創作理念及簡報製作、主標題命名及內文設計、企劃書撰寫及手稿整合等,並進行組內互評及全班回饋。

翁涵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