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眾島_繪讀龍潭山海經(之於海)》課程引領學生理解藝術家如何實踐人文關懷、熱愛海洋,透過藝術參與社會行動,喚醒學生對海洋的認知,增進海洋素養。介紹藝術家創作表達對海洋的感悟,近年有更多藝術家參與海洋祭。藝術家以社會參與展現公民責任,學生理解展覽已轉向人與環境互動,甚至地方居民參與振興。從自己做起,藉藝術與朋友分享相互理解。秉持觀察、理解、創造的快樂理念,設計能幫助生活的物品。課程啟發學生思考設...
本校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藝術領域開設給 A 群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為提供學生學習對事物美感的鑑賞、設計思考方法與創意的啟發。學習內容則從生活中體察、理解設計的實用價值,應用設計的基本原理發現設計的美,提升對造形感覺與表現能力,並透過創意思考,認識多元的設計觀點與價值。課程計畫分成開口說、動手做、數位化、想未來等4個階段。
本校配合教育部108新課綱藝術領域開設給 A 群學生選修之加深加廣課程,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基本設計」課程目標為提供學生學習對事物美感的鑑賞、設計思考方法與創意的啟發。學習內容則從生活中體察、理解設計的實用價值,應用設計的基本原理發現設計的美,提升對造形感覺與表現能力,並透過創意思考,認識多元的設計觀點與價值。課程計畫分成開口說、動手做、數位化、想未來等4個階段。
日常蔬果和校園植物多樣性,感受蔬果切面質感及校內植物。結合生物和童軍課程學習植物知識,加蠟製成質感蠟燭。設計健康早餐擺盤,與蠟燭共同呈現「活力早餐質有你懂」分享會,體驗生活美感。
教學聚焦Hypertufa泥塑盆製作,與水泥灌模不同,材料可調配增添質感。學生自行創作,體驗質感的微妙變化,再與多肉植物搭配,創造具手感的作品。
美感課程著重連貫性,以餐飲科為主。透過色票尋色課程,學生觀察日常色彩,用手機和工具收集色彩,理解色彩屬性。結合形式原理,用寒暖色和黑白灰進行配色練習。與鶯歌工商合作,使用宣紙和水墨流墨染,實作工筆蝴蝶,感受色彩特性和視覺美感。在鶯歌工商陶藝教室實作抽象潑釉與色泥漿體驗。Logo設計課程以校名TSVS結合餐飲科特色設計品牌,電腦繪圖數位化。以標籤貼紙印製Logo於伴手禮上,展示成果並進行回饋分享。
七年級新生課程,結合色彩學與美的形式原理,探索構造主題。與社會科和數學科合作,介紹大稻埕文化特色和12個史蹟地點,學生實地採集圖文。數學課程理解線對稱圖形,結合大稻埕建築圖紋,設計具在地特色的建築紋飾,加入有意義的文字,展現在地文化和特色。
〈質感改造〉課程以改造玩具、扭蛋小物等現成物為核心,塗色、加工後展現自在生活表達。靈感源自日本推特分享,改造前後的照片呈現痕跡斑駁的質感。學生觀察、觸摸材質,提出改造提案,以改造前後差異為成果發表。過程需想像成品,需要巧思與勇氣,展現獨特質感與生活方式。
「樂活大稻埕」為本校校本課程,與各領域跨領域合作,以大稻埕為主題進行色彩分析,引發學生學習動機。透過美感體驗、在地文化探索,發現家鄉特色之美。利用Xue Xue Colors分析色彩,指導學生察覺色彩與生活關係,進行小組方塊積木的色彩計畫,分享報告並互評。篩選地方代表色彩和大稻埕意象圖形,結合無圍牆博物館市集活動,設計具地方特色的文創商品。文創和在地創生表達對文化的認同和感受,找到在地亮點,發揮創...
培養學生觸感敏感度,不僅用名稱分辨物品。第一堂課學生分類觸摸或觀察質感。第二堂課學生分類材質,說明特性並組合。第三、四堂課製作花器(考慮內部質感紋路)。第五堂課多肉植物盆栽搭配花盆。第六堂課發表及分享。
高中美術課基礎設計,探討生活美感,創作系列作品。色彩、構成練習後,攝影記錄信義商圈美景,運用於創作。以建築立面為基礎,發展圖紋、印花、質感元素,完成印花、立體、文宣品創作。系列作品成商品,展示成果。重新檢視臺北城市風情,迎接國際觀光客。
高中美術課基礎設計,探討生活美感,創作系列作品。色彩、構成練習後,攝影記錄信義商圈美景,運用於創作。以建築立面為基礎,發展圖紋、印花、質感元素,完成印花、立體、文宣品創作。系列作品成商品,展示成果。重新檢視臺北城市風情,迎接國際觀光客。
以校園植物為觀察對象,進行植物課程設計。實地觀察校園以及八卦山上植物,進行植物觀察,辨析。
將基礎美感課程與設計方法做連結並以新媒體 VR/AR 做技術初探,整合美感社群學習資源,使「美感與生活」、「美感與設計」、「美感與新媒體技術運用」三者依序相互銜接,轉化合宜教材運用。
蒐集各種質感的廢棄物,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質感星球,創作媒材盡量以生活中廢棄不用,回收再利用為出發點創作。
透過顯微鏡頭觀察放大自然物件的質感,欣賞質感的紋理的美,並加以模擬製造後,使用其作為創作的元素,進行燈罩的創作。
透過點式扣合、線性膠合、平面卡接三階段的實作,對物件的聯結方式與應用點、線、面構成立體包覆有所認知。運用釘扣進行整合式構造包裝設計,使心意化為傳達感謝、友善環境的實際行動。
本課程試圖改變以往人工色素使用的習慣,並學習色粉的制成與調和色彩的應用。並將有意義的質感植被在餅乾上,創作出與眾不同的糖霜餅乾創作。
將學生親手製作的「手抄紙」傳達對家人的愛意,也藉由這課程,不只帶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美,也應該將自己的美感帶入生活,創作出個人風格「美的物品」。
思考設計標的、建築本體立面或橫面、環境之間的材質與構成形式,以合宜性的方向提出改造社區招牌的創意與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