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強化質感在生活上的重要性與運用,除了生活觀察之外,更多引導與探索讓學生從練習中對質感的體悟,讓身體觸摸,體會質地的差異感受,有更多的理解與想像。如讓學生在校園尋找相異材質觸摸﹑更細微的體會到不同感受。從食衣住行育樂不同材質中來觀察紋理,建立質感資料庫,思考材料與質感間的關係;從而理解質感的運用原理。再進一步探詢、發現自我內在特質後,接納自我與進行自我質感的轉譯,以質感來創作表現形式,慢慢體會質感所呈現的意涵。

美感預期成果

  1. 提升對質感察覺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2. 透過課程體驗理解質感因素(材料/紋理)對於對象物的影響,思考材料的合適性。
  3. 賦予質感抽象概念,結合自我特質進行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此次課程經由老師的帶領下,透過設計活動中去理解,思考什麼是質感?學生專注地用身體去感受,特別是生活中常見的物件,卻總是忽略它。將自身體查紀錄後,去釐清材質的特性與自我的連結,重新整合後再進行創作,轉化為具有美感的代表物。這樣的課程,讓學生能真正好好觸摸物件,他們驚訝的發現其中的樂趣,認真靜心觀察、得以從不同角度去看待物件,重新認識自己與物質,在每個任務裡,學生非常樂於參與其中,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但因為課程規劃只有六節課,若能再加入多面向的深入討論,將使學生印象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