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從地心引力結構測試開始,嘗試解決重力導致鋁線變形、搖晃、傾斜等結構問題,嘗試讓形與重力取得平衡。
以結構的構面為主,利用三張硬卡紙來作為展示版的大小。先以草圖與模型來試驗結構的穩定性,設計的限制在於如何能張開立起來並且陳列給自己與觀眾觀看自己創作的作品。
在本課程中,期望能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結構的美感,這些器物不只有勇有其功能性,同時也能兼顧美感。
以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發現結構之美為目標,了解生活中的器物或建築,其美感可能正來自於結構,體會「美又好用的東西必有來自結構的努力」。
椅子是我們生活必需品,在撐高、承重、穩固等方面均有要求,並在結構安全性許可的狀況下,進一步追求美感的表現。
面對最熟悉的校園、最熟悉的建築物,學生重新觀察建築劇烈改變和生活的關係,引導學生以多角度觀察、重新認識,結構再現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對生活有感。
結構是形體中用以傳遞力量和維持穩定的構成。
透過人臉立體紙球的創作,讓學生學習結構的美感概念。
本課程以葉脈為作品設計主題,從生活環境中植物的葉子為出發點,透過以木材之材料為構圖設計發想,期望從新媒材的動手做體驗中獲得成就感,並感受美就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自我期許透過此課程之引導能帶領學生學會從欣賞自然之美來創造藝術品之美感。
觀察生活環境中的結構/構造運用與其造形,聚焦討論形成美感的因素。結合「紙結構的承重」與「紙構造的接合」試驗,轉化由人因與美感出發的概念椅凳設計。
觀察自然界生物,從比例結構與構造切入,了解其組成要素,開發出有美感之人體護具。
觀察生活中構造的應用,了解基本原則,創造出符合力與美的立體造型紙燈飾。
引導試驗結構與力的關係,透過立體單位結構的命題,理解虛/負空間的動態關係。
由需求作為啟發,引導觀察生活中的構造,並規畫設計不影響教室齊整的收納空間。
透過觀察思考紙卡如何站立,運用構成組合,創造能承載、並產生秩序美感的結構。
觀察生活環境物的構造,並依仿生設計、美的構面發想,創作具意義與目的性結構的經典椅。
由基礎設計中的「結構」構面出發,引導學生觀察與應用蓮蓬與荷葉葉脈的結構,並能欣賞其線條美感。
使用鋁線設計出手機自拍架,同時具有美感、高度、承重等特性,建立學生對於結構有基本的認識。
以瓦楞紙材試驗結構與美感概念,讓學生設計出坐不垮的美感結構椅。
使⽤ 西卡紙 來練習,適當的結構設計能讓平面的紙張產⽣空間與硬度等質性上的改變,運用摺紙或是剪貼組合等手法,使其成為一個能夠盛裝 5 顆柳 丁 ,能方便拿取、順利搬移⽽不會滾落、崩塌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