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一張紙 透過結構力的思考,設計以 摺疊、 錯位 、 黏貼 、 彎折 之後,就能變成 容器、椅凳、本次課程 設計 企圖以引導 學生發現結構之美為目標, 經由結構物件的操作過程,讓學生發現結構的穩定美感、 在 力的關係 中 尋找生活 的器物、 傢俱 、 建築等 哪些 來自於結構 的美感設計。
本課程將以三階段進行課程設計 首先 運用結構 kit ,初步理解 物件 結構原理 ;器皿 與 支架的 結構試驗 ,討論力學與結構的支撐 ;最後嘗試 折解 磅數高 的 厚紙張,利用延展的空間與厚 度質感 透 過設計容器,體認結構的意義,發現結構的美 讓學生 思索 將抽象「力」轉為視覺美感 ,進行結構設計裡的摺紙 、 剪貼 、組合等 方 法,使其能夠 負重盛裝(圓體物品),容器符合結構力學,視覺美感符合美的原理中之秩序、對稱、平衡等 讓學生 彼此 激發創意, 互助共學 。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發現 物件結構的美感來自平衡與穩定 並感受結構的美感
  2. 學生能認識何謂結構與結構的類型 ,並說出何謂結構
  3. 學生能運用結構解決功能問題
  4. 能夠在分組學習中學會表達、溝通與分享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從探討功能開始,「結構不好,東西會倒」導入思考,購思的過程中期許引發學生理性的思辨,美的東西一定伴隨著美,不僅僅是設計物品堅強就好,從思考、觀察、動手做、觀察、調整、再測試等步驟,在緊縮的時間內,管控好每一個思考的環節,從做中學,學中獲得新體驗與發現。

感受結構美所傳遞的各種可能性。學生在此次的課程中,發現問題,提出疑問,到底要如何改變,才能符合心中的期待。提出問題並且在生活中展開觀察,每周2節課拼命實踐對理想的假設,並在課餘之間尋找新的解釋,是教師在看見學生努力的觀察;也藉由此觀察,再次拋出新的提問及任務。

輔助資料美感影片的講解,使學生對於結構美的觀察,有更具體的依據,例如高第的建築之所以動人,正是結構美學。觀察貼近生活的事物,從校園新大樓主體結構的舉例,體驗到結構的非比尋常,觀察後的創作,學生感受到美又好用的東西必有關於結構的努力。也透過設計容器,再嘗試失敗並改進設計中,體認結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