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透過引導,讓學生思考紙卡如何站立,並能和其他紙卡有依序的構成組合,成為有承載的結構,然後透過觀察其結構的方式,創造能產生有秩序與美感的結構。在KIT1中先安排用餅乾橋活動,讓學生從中發現如何以餅乾和蛋白糖霜堆疊出能承重的結構。在KIT2中單純以紙卡做堆疊的活動,讓學生從中發現紙卡可以站立的構成的訣竅,並能有穩定的結構承重。在KIT3中嘗試以卡榫方式連接紙卡,增強其結構性,創作出有美感的構成構面。經由操作體驗,深化觀察結構的美感印象。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透過課程的安排,重新省思生活中的結構配置,並能思考結構的美感所呈現的不同可能性。比原教案多一個kit,是希望學先從餅乾橋中獲得實體的更多觀察,有助於理解結構的特性。其他兩個kit的設計安排,讓這個課程,在只使用模型紙卡下,從中思考如何表現不同的構成方式,來體現不同的美感效果。
希望學生能將結構的美感運用在生活中,學習立體造型的變化,並能提升自身的生活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這個課程在國三實行。滿受學生喜愛。在思考結構的美感過程中,因為課程活動的趣味性,有助於紓解面臨大會考的考試壓力。
  2. 學生在面對餅乾橋的結構問題,因為活動結束後有餅乾可以吃,加上測試承重時搖晃餅乾橋的刺激,都非常熱烈投入活動。
  3. 學生在面對紙卡的結構問題,只要小組的結構在鋁罐可口可樂的承重測試中不會倒塌,就能獲得可樂暢飲的誘因,都能熱烈投入活動。
  4. 發展到紙卡的卡榫活動,因為學生對於美工刀的使用較為陌生,教師需要加入工具的介紹和使用方式,提醒注意安全。學生切割卡榫的作業時間普遍不足,需要增加作業時間。
  5. 最後一個創作活動,題目是以紙卡組合一個未來城市,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在呈現紙卡的結構美感中,未來城市中建築的發展、建築的功能性和造型・・・・・・等各項因素,如何影響造型上結構上的美感呈現。最後統整報告,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力完整說明了他們內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