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點線面思考鐘面、指針與刻度的比例,並思考錶帶質感呈現,完成手錶作品。
分組以風扣板仿製縮小紅藍椅,思考結構合理性及承重穩固度,完成仿生設計椅。
欣賞蒙德里安畫作的構成,讓學生透過剪貼以水平與垂直的構成概念創作住宅建築立面設計。
以枯枝互搭構成立體空間,並以紙漿包覆或縫補構成鋪面,探究構造、結構與鋪面質感比例關係。
將門牌運用線上軟體進行色彩分析,加上各社區特有圖案,歸納出社區特色。
學生門牌訊息簡化為幾何圖形,利用切割的黑、灰、白色紙排列組合進行門牌構成。
透過對文字特質的理解、探索字體空間的平衡性重新加以設計,進行文字變裝秀。
理解筆畫與文字構成的關聯,將多個中文字拆重組成獨特合字,並絹印於提袋。
學生學習美感觀察和選擇,並參考安妮新聞圖文架構,編排製作夢想計畫版面。
強化構成在生活上的重要性,從基礎練習中了解構成的秩序與畫面的安排。
利用廢紙盒,以一片切割不切斷、加彎摺成立體構成的作品,從操作過程中找到構成不對稱的平衡美感。
學生從穿搭選物的練習,學習美感觀察和選擇,並整合美感要素設計視覺圖像海報。
食譜書統整歸納出排版風格,並依照構成的美感要素,設計創作家鄉味食譜。
學生經過一學期的色彩訓練後,這學期以設計自己的房間為切入點。先觀察自己的房間,再實際帶學生到島上其他觀光景點的內裝潢。回到學校後,學生分享感想,欣賞各種室內裝潢風格(工業風、北歐風、鄉村風等),歸納各風格常用的顏色和裝飾元素。最後,使用鞋盒大小的紙箱,學生根據所選房間風格的顏色,設計自己的房間。在學期末進行發表。
討論夏季味覺不振的原因並連結到食物選擇視覺與氣味。踏查尋找添加食色與香氣的蔬果,設計夏季乾麵色彩、味覺。分組試做搭配,醬料選擇與香氣適合度。試吃調整後擺盤拍攝,系列變化或搭配季飲。討論乾麵的視覺、味覺、體驗結合真實美。
從浮世繪「神奈川衝浪裏」認識江戶時代市民,富嶽三十六景到基隆八景。以「校園八景」創作,結合版畫概念、構圖、色彩,提升美學能力,培養觀察力和學校認同。結合語文與設計,展現創意與感受生活。
以名作〈蒙娜麗莎〉介紹肖像畫,結合「畫伯 AI」App認識不同流派特色。利用立體派分析、拼貼進行攝影肖像畫。課程包含素描、數位軟體、攝影和拼貼體驗,討論比例、構圖和神韻。結合數位技術展現肖像畫新詮釋。
課程延續前學期「色彩」、「質感」、「比例」、「構成」概念,引導學生觀察改善生活環境。分組討論解決問題,透過色彩、質感、比例、構成重新規劃,提出改善方案。以木材及木工技巧完成教室改造計畫,實現環境改善。
校內圖書館結合SDGs書展,設計美感創意課程。透過視覺圖像學習,掌握資訊重組與海報設計,表達對環境的關心,成為地球宣傳大使。學生分類重組17個目標,用架構圖統整組織。選擇一個感興趣的目標,蒐集資料,用心智圖整理,並以資訊圖表呈現。海報設計融合圖像創意,提升美感與傳達效果。
美感學習融入生活,培養選擇美、創造力。結合STEAM,成為校本課程。探索植栽設計美感,思考構成要素。實作水泥盆栽,攝影結合環境。合作解決問題,評量標準。跨領域STEAM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