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浮世繪〈神奈川衝浪裏〉為課程出發點,從日本浮世繪認識日本江戶時代的市民百態,到環境的有感,深入介紹富嶽三十六景到基隆八景,並以「校園八景」作為創作主軸,透過校史資料、環境觀察、現場素描、攝影蒐集相關資料,來完成校園八景的成果彙集。在浮世繪版畫中深入介紹版畫分版分色之概念,並藉由校園八景作品的製作,以平面構圖、印刷分色兩大主題,讓學生在作品製作上可以對畫面結構與色 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與嘗試。作品更結合語文書寫與繪圖設計,提升文學素養與美學能力,開發出更多奇想與創意,也建立起學生對畫面圖文的結構有感。對校園的觀察中也提升學生對生活有感,對環境的有情,對學校認同。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校園環境:從校園環境作出發,進行觀察與認識。
  • 美感技術
  1. 圖文編輯:在校園八景中以相關圖文的編排作介紹與呈現。
  2. 攝影技巧:建立起風景攝影的基礎概念。
  • 美感概念
  1. 版畫分版分色:從浮世繪製作中介紹版畫分版分色概念。
  2. 印刷分色 延伸版畫分版分色,認識 CMYK 四色套印印刷 概念。
  3. 畫面構成:圖文編排的畫面構成。
  • 其他美感目標

校園認同感 :探索校園八景,建立校園認同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對校園認識的新方法:學生透過校園的觀察、記錄,對學習知識和生活的校園環境有更多的認識,能在課程中安排校園的觀察,讓學生正視校園環境,有目標有方法的去觀察,在這樣的課程中,學生可以對環境有進一步的認識跟不一樣的收穫。
  2. 了解學生對環境的看法:教師透過學生回饋的環境觀察學習單中,教師可以更多面向的來了解環境,打破僵化的角度,對原本熟悉無感的環境,我們透過學生的眼睛重新認識,開啟我們對事物的熱情。
  3. 提升對在地的關注:從神奈川衝浪裏到台灣八景,以經典名作帶領學生認識台灣這塊土地,在課程的進行中學生開始對生活的土地有感,對環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