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基於希望帶入美學與更多設計理念,刺激學生的設計發想,將課程大致分為二個教學活動,第一部分由介紹「風格派」切入,讓學生藉由調整不同線條、色塊,認識比例與構成;接著透過「紅藍椅」模型的建置介紹結構的概念,再透過不同視角拍攝,引導學生觀察三維空間中的結構構成的美感。
第二部分融入「藝數」之「黃金比例——黃金角與斜列線」延續上學期校園攝影和實物採集的經驗,引導學生觀察各式植物的生長構造,介紹仿生設計的概念,引導學生分組觀察植物克服環境或加強競爭力而產出的生物策略,請學生以此發想,考量適當的比例、構成,設計結構合宜的座椅,並且按所設計的圖稿,製作縮小為 1:6 的模型。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觀了解風格派、仿生設計的概念。
  2. 學生能透過點、線、面的平面習作了解比例與構成概念。
  3. 學生能了解結構特性製作椅模型。
  4. 整合藝數黃金角與斜列線課程,讓學生觀察植物排列所產生的序列與美感。
  5. 學生能運用仿生設計概念設計製作仿生設計生活用品模型。

教師課後省思

  1. 課程時間安排方面
    因為希望能在一學年的美感課程中介紹各個美感構面,本課程主要介紹構面包含比例、構成、結構,理想狀態是每個構面都至少有4-6節課的完整課程,但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課程內容的捨即成為備課與授課過程中不斷反思的問題。在結構的操作上,因為學生對於立體造型本就較不熟悉,所以製作的時間皆比預設還長,壓縮了部分的分享時間,110學年度下學期末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全面改採線上教學,也影響到最後的實體成果產出,是本系列課程較為可惜之處。
  2. 比例的美感經驗
    本系列課程部份融入於「藝數」多元選修課程施行,可以明顯發現在討論比例時,因為已介紹過黃金比例的概念,學生對於「比例」或「模矩」的課程內容接受度較高。在平面構成習作呈現上,可以發現學生多半能完成具構成美感的習作,然而亦有少數學生較無法對畫面進行有意識的美感安排,需要經過反覆對話引導,才能完成作品。
  3. 構成的美感經驗
    平面構成習作為系列課程的開端,試著結合風格派的介紹,引導學生以紅、黃、藍進行比例與構成練習。經過提醒與引導,學生會試著創造階層、構思如何將物件配對與排列,少數學生需要經過反覆對話引導,但基本上皆能順利完成作品。
  4. 結構的美感經驗
    結構是本學期課程的重點,由於學生過往美術學習經驗多以平面創作為主,立體的空間概念原本即較為不足,再加上較為抽象的受力承重概念,對學生來說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課程。為了讓學生能夠透過實際製作體驗「力」與「結構合理」,紅藍椅模型製作課程即先以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的結構操作為主,執行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因為對立體造型的不熟練和對結構概念較為不足,反覆花了許多測試時間,故多延長一週課程時間,讓學生能夠先進行充分的結構練習,再進行仿生設計生活用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