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繪本」的介紹,認識數位與手繪藝術媒材,及其創作的語彙。經由繪本創作者的分享創作歷程與出版繪本的實際經驗,融入生涯發展議題。
透過攝影的練習,試著將生活中的美感速採擷取,跟隨攝影大師的腳步,理解並試著思考攝影中的議題,進而去觀察並拍攝學生自己的視野。
本次主要探討透過擺盤方式以及食器的搭配會使食物更加美味,除了味覺上的享受也增加視覺上的美感。
每種動物都是與我們共生共榮的小夥伴,期待透過課程也能引發學生心中對生物多樣性的共鳴,去沉思動物與自己的關係帶來覺察。
「基本設計」課程目標為提供學生學習對事物美感的鑑賞、設計思考方法與創意的啟發,深化藝術思考乃至於應用美感的經驗。
引導學生以幾何立體形狀來練習,譬如:三角錐、方體、圓球等為物體結構的觀察,學習如何解構造型與嘗試再複製。
以校園為探索,引導學生觀察、蒐集校園各貌色彩,能透過色票分析與手機 APP(Adobe Capture)比對找出校園原色,並能呈現不同類型畫面切割方式的色彩構成變化與分析其色彩感覺。
以餐館為主要觀察對象,讓孩子去感知環境色彩中的各項元素,它的招牌、外觀、佈置都會影響到整條街道 的合宜性,這是公民美學很重要的一環。
觀察並紀錄環境色彩的美醜,以手機拍照蒐集環境色彩後,運用 APP進行數位式色彩擷取分析,並舉都市酵母融入性色彩的實例介紹,讓學生理解色彩融入城市的用途設計,學習運用中性色,以及透過色彩比例調整主色系與強調色,使環境色彩的改造並更具協調性。
從校園的植物出發,透過觀察、描繪,發表所觀察到的線條與色彩。
從了解送禮的對象,思考合適的配色,完成具有整體感的花束包裝。
透過攝影構圖實驗,體會攝影中的構成如何影響影像美感。
從校園修剪的樹枝中,截取一段姿態最美的比例。進而,從削、磨之中,視覺呈現最完美的比例的樣貌,以及最合手感的線條比例。
導入城市人孔蓋議題,探討人孔蓋上的圖像內容與構成,進一步認識圖像簡化的設計概念,嘗試將家鄉造形元素進行簡化,建構家鄉圖像資料庫。
運用在地色彩、染色植物進行配色練習,以手工書封面與線香座造型作為色彩與質感、構成構面的練習。
透過手抄紙及押花的準備過程;留下對校園美感記憶。將手工紙素材製成手作卡片。
本課程以帶領學生認識及記錄校園中的植物,在仔細觀察植物姿態及葉片外形後,以新媒材進行創作。
透過探索找到生活連結與認知,感受環境與自然的結合,對美感經驗的累積與論述。
從生活自然觀察開始,結合在地特色與生活經驗,進一步用視覺圖像做閱讀理解。
從生活「自然探索與觀察」開始,打開五感體驗,尋找感動拍下瞬間為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