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怎樣的美感呈現能展現地方特色」?
整個社會環境美學風格的養成需要時間的積累並慢慢凝聚共識,臺灣本身又具多元雜揉的性格,過往曾遇到學生提出直接將老舊建築拆除重建為當代建築的提議,或是想要營造日治復古懷舊感就挪用石燈籠加上鳥居造景等,令人擔心除了視覺美感的培養,也應該強調地方文化「真實存有」與「體驗」的內涵,故嘗試在美感課程中討論「合宜的地方味」。一開始先以最簡化的擺設模擬,帶領學生從色彩、比例、質感、構成中認識不同文化的美感呈現甚至是美學思考;再擴大至對周遭環境的關照發想,以「興濱計畫」和「林園安樂樓」為例,引導學生實際考量校園周遭社區的景觀,針對廢棄三十多年的老舊市場進行整體重造提案,除了希望喚起學生對周遭環境的關懷,也希望引導學生思考「規劃再利用」而非「剷平重構」,以及「符應在地需求」而非「外來文化植入」的概念。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透過走訪活動蒐集不同的色彩與質感,觀察並分析其特性。
  2. 學生能連結美感構面與「人的經驗」,規劃設計庭園景觀擺設模擬。
  3. 學生能掌握不同色彩、質感、比例、構成,視地方需求、人群經驗,將廢棄市場重新規劃「打造地方味」。
  4. 整合SDGs永續城鄉的概念,讓學生透過實際走訪觀察不曾注意的周遭社區一角,喚起對環境以及對弱勢族群的關懷。

教師課後省思

  •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部分班級課程受校慶、段考、國慶連假影響,不得已僅能壓縮美學概念介紹與最終市場改造提案的分組操作時間,但仍算是能夠完成提案。

  • 未來的教學規劃

因為時間有限,希望能帶給學生的概念非常多,若又遇到節慶連假或學校活動影響,難免會有囫圇吞棗的遺憾,若課程時間允許,或可拉長課程時間,更深入討論不同構面,或是將本學期課程切成二個部分,分成上、下學期實施,或可加強成效。
另一遇到的問題是在社區景觀規劃的活動中,除了不同美感構面與美學概念的運用,學生本身的技能也影響到最終的成果呈現,若學生的繪圖技巧較佳,甚至具備一定程度的設計概念,才有機會呈現較佳的成果。未來除了一邊提醒學生要注意構成的運用,若能穿插一節平面設計或排版的課程,或許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 可作為課程推廣之參考

系列課程中,無論是生態瓶、水苔球或是枯山水庭院景觀模擬都是容易操作,且能夠讓學生從實作中學習、從成果中獲得成就感的選項,而且操作起來都不難,未來或可發展成微課程並強調不同實作所練習的美感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