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著重橫條紋的寬度和間距比例,如何產生合宜的美感之觀察,以書籤編織發現條紋寬細比例之美。
閱讀專題報導,了解實際在生活中已採取行動來解決環境問題的人物故事,激勵學生透過以實際行動來支持環保議題。
以安妮新聞第15期內容,設計自己夢想職業的工作環境或是工作服裝。
本教學活動藉由閱讀夢想版文章,帶領學生探索自己已知及未知的潛能,思考想嘗試的未來夢想工作。
使用安妮新聞插畫的框架設計,讓學生結合手繪及現成圖像,排版呈現自身對未來職涯的想像。
以安妮新聞中的服裝主題與聆聽特刊為主軸,並創作出符合個人特質的英雄戰鬥服。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鄭雅文教師(屏東縣潮州國中)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辜達齊教師(一起設計) 班級
實施對象 場次一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王煦中教師(居夏設計
牆面設計是室內設計的一個元素,它能夠增強空間的視覺美感與功能性。透過『校園意象打卡牆』的課程單元,學生以他們日常生活的校園環境,選擇適合創作的場域,並結合過去所學的美感構面應用(色彩、比例、質感、構成),設計思考受歡迎的『打卡牆』,體現創作歷程,從實作中思考構面的組成,累積創作經驗,並觀察公共藝術創作與人的互動關係,培養對生活情境的感知力。
引導學生思考安妮新聞插畫所想表達的意涵,進而讓學生了解聆聽的重要及多元性,並學習如何專注聆聽身邊的聲音,最後完成臺灣聲音地圖學習單。
透過聆聽特刊,讓學生聽到在地聲音並關注身邊的聲音。此外,也引發學生對於溝通、同理的共鳴,讓學生學習與旁人相處以及如何有效溝通。
海洋教育的議題是近些年來頗受社會關注的,透過一系列環境教育的講座,帶領學生關注並進行省思,期盼能在環保的自綠的生活中,落實愛鄉愛土的情懷。
結合1210世界人權日的宣導,將戰爭與人權、性別與人權的議題帶入學習中,結合安妮新聞第九期的貓派狗派,讓學生從公平與正義中發想,並進一步將生存的權利開展到萬物,啟發萬物平權的思維。
本課程希望藉由安妮新聞中專家學者所提建議能夠讓孩子了解災害前如何預防,災害中如何逃生以及災後如何恢復進行多方面的美感教學。
透過安妮新聞,找回對讀報的興趣、整理所知童話的背景知識、了解童話背後的思維,並藉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師給予文化刺激及另類的童話傳說,最後上台分享對童話的心得。
透過安妮新聞的版面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再限制學生於指定時間閱讀指定文章並摘要重點,最後利用kahoo遊戲進行檢測驗收。
探究瓶子高、低、寬、窄的比例與實際運用之關係,藉由操作彈簧圈、彈力球等KIT感受不同比例效果,讓學生試著設計比例曲線吊飾。
教師再深化花磚設計課程,加入社區代表色及圖地反轉概念,發展出專屬於社區獨特的花磚。
透過報紙上的專欄,觀察各類椅子,試著找出其各自的特性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