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基於探討產品功能與使用對象的概念,引導同學運用身體的知覺,覺察比例美感的存在,進而讓生活中的美感比例現形,從身體比例-空間尺度-功能設計做美感的練習。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簡化繁複的具象圖像,運用幾何元素進行
期盼學生藉由課程能認識美感構面中關於質感、結構與構造之美,並且可以去注意或發現深藏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件。
在從20張圖片中各組提出最容易及最不容易辨識出項目的兩張圖片,分別畫出圖片的格線或畫面如何分割。其次,以A5的紙張自由分割成四張,在八開畫冊背面(黑色)進行排列,調整四張紙張的位置、距離,並須從五個項目擇一進行構成練習。此部分最常出現的是對稱,格線最難達成,原因受限於紙張裁切的數量與八開背景,因此將來在設定時會再重新思考是紙張大小調整或裁切數量需調整。
聯想不同質感在不同物件所產生的影響並實際操作。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感受材料不足與過多時的創作壓力,而覺察
學生體驗各種不同材質,藉以感受不同質感的材質美,分組討論了解各種材質蘊含的五官感受。從生活物品為出發點,探索生活物品功能與質感間的關聯,試著了解質感對使用者感受影響,了解適宜的質感搭配也會影響美的感受。
訓練學生在生活中對於應用結構構面美感的事物能有體認,並有分析、思考、探索的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1 相異材質比較─從分辨觸覺「質感」與視覺「
美感預期成果 帶領學生從生活中體驗質感之美,使學生能感受到質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設計、製作可保護植物,方便攜帶並兼具支
啟發學生對於餐桌上美的感受,理解用餐也是一種生活美學。
了解服裝設計的搭配及比例的美感形塑及體驗。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預期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進入資訊抽象化、數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認識什麼是結構 2 能發現並感受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從生活觀察主題,去找到類似的數據紀
引導學生認識色彩的原理、感覺、心理與應用並透過日常用品的觀察,察覺色彩在特定物品上的意義、功能以及生活目的存在的關係。以校園景物為探索,啟發學生觀察、蒐集校園各樣貌的色彩,並透過色票新與比對、小組的分享與討論找出屬於校園的色彩。
美感預期成果 1發現身形體態的比例樣態。 2認知不同時代
透過杯套製作讓同學構思體驗美感要素比例運用。
將各式不同材質拼貼成一幅反差極大的創作,尋找替代質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