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在本課程中,藉由美感電子書的結構章節與環境中的物件事例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中理解人類與各種生物為了生存,發展出與地心引力相抗衡的策略就是結構力量。以結構KIT美感學習工具,讓學生體驗同一種材質不同結構造成的不同強度及體驗物品的結構造成的形式與功能之間的關係。由此知道一張紙會因結構的改變,而產生能與重力抗衡的支撐力,結構只要比例均衡就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

生活中時常需要能盛裝的容器,每一種能承裝的容器,都有結構美感蘊含其中,為配合政府限用塑膠容器的措施,設定盛裝容器的製作材質必須具有美感,符合環保、扁平、好攜帶的材料。教導學生基本的折疊結構方法,讓學生學習透過選擇適當材質,考慮配置與形式的合理性及整體構成,運用改變材料狀態的手法來創造結構和立體空間,就能在結構穩定的基本功能之上,進一步展現充滿力量的結構之美。

向度分析
  • 美感認知
  • 工具思考
  • 公共關係

美感知能

1. 理解物件被使用時會受到哪些力量﹖
2. 理解形體中哪幾個部位在傳遞力量﹖
3. 理解結構如何維持整體的穩定﹖
4. 具有普遍美感的結構是形體中用以傳遞力量和維持穩定的構成,給予人既必要又優美之感。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認識什麼是結構
2. 能發現並感受結構的美感
3. 能認同設計不僅是解決問題,應更具有美感
4. 能學會基本折疊技法
5. 能運用結構解決問題

 

教師課後省思

幾個學期下來所進行的實驗課程觀察到:美感課程的基本核心概念需要透過不同面向的操作/實驗過程來反覆印證,而非僅一次六週的課程就能打開學生的感官,美感課程的核心概念往往在活中無所不在且應用廣泛,但因為大多學生沒有習慣用美感的眼睛去思考生活細節,因此才造就了美感貧乏的窘境。
本課程於此學期初試行,觀察學生對課程主題概念的反應與理解進行滾動式修正,其他進度大致依原定計畫執行,多數學生能達成課程要求,對課程反應也多為正向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