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點心擺盤創意(第一堂):以方形、圓形餅乾擺盤構成,引導學生在圓盤中發現幾何構成的趣味並發現和諧的秩序美。

方與圓的邂逅(第二堂):以幾何構成之logo為例,讓學生練習以方形、圓形模型尺,構成反覆、漸變、對比…等美感形式。

矩形切割(第三堂):分別將色紙切割成不規則及矩形後,排列出新的造形及矩形構成,觀察各色塊間相互組合之條件與可能性。

摩斯密碼Ⅰ(第四堂):利用圓、方、三角或六角形,構成26英文字母,探討文字構成的造形及線條之美。

摩斯密碼Ⅱ(第五〜六堂):利用幾何形構成耶誕樹造形,接著再進行簡化構成設計習作,並與同儕分析、比較,讓學生嘗試表現出最具有美感的圖文表現。

向度分析
  • 美感認知
  • 工具思考
  • 公共關係

美感知能

1. 能認識構成的元素與特徵。
2. 能判別合宜的構成表現。
3. 能說出抽象構成之美。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簡化繁複的具象圖像,運用幾何元素進行創作。
2.學生能發現並欣賞生活中各種抽象構成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1. 點心擺盤創意(第一堂): 餅乾挑選上需特別注意,第一次使用的圓形餅乾,造形及色彩較不完整均勻,擺盤效果不佳。另圓盤需要較大的平面尺寸(不要有圓弧盤面),才可有足夠的擺盤面積。部分班級調整餅乾種類及樣式(增加了葡萄乾、空心圓形餅乾…等),使視覺上有更豐富的變化。大部分學生都非常投入,唯共同討論時間仍顯不足,未來可再增加操作與討論的時間。

2. 方與圓的邂逅(第二堂):以方形、圓形模型尺,練習構成反覆、漸變、對比…等美感形式。但發現學生表現不如預期,也許是作業題目太多或缺乏明確具象的目標。未來可減少練習的題目,改為以方形及圓形構成某一限定具象主題,例如汽車、動物、花卉…等,應該會較容易掌握。

3. 矩形切割(第三堂):學生操作色紙切割排列,觀察各色塊大小、造形間相互組合之可能性,學生在嘗試排列成具象物亦感覺有趣,較「方與圓的邂逅」容易掌握。新矩形構成實作,應限定分割成6-8塊小矩形或三角形(盡量避免分割成不規則形),在重新組合時會比較容易操作構成畫面。如未限定切割的造形,容易產生瑣碎之色塊,在操作上也會產生干擾的情況。

4. 摩斯密碼Ⅰ(第四堂):學生自由創作出的字母造形都非常有創意,但因為每個人皆設計26字母,文字量太大容易失焦,未來可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設計26字母。可再延伸發展文字設計單元,讓學生設計出「成套」的文字,限制選用一到兩種幾何形構成26字母,時間如果充足,亦可將文字加粗並搭配色彩。

5. 摩斯密碼Ⅱ(第五〜六堂):參考審查意見增加具象練習,讓學生利用幾何形構成耶誕樹,學生在(練習一)的造形使用上較為繁複,多數學生在(練習二)已可成功進行簡化構成,因有共同限制的耶誕樹具象造形,也較能與同儕分析、比較。唯學生簡化造型仍可再次精簡構成,多數學生因時間不足,來不及嘗試配色,此節耶誕樹設計可發展耶誕卡單元。

反思整體課程設計,教師安排的操作內容較多,實作部分可再進行刪減,學生練習的節奏才可再放慢速度,思考如何於課堂中增加共同討論、觀摩、發表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