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的植物出發,透過觀察、描繪,發表所觀察到的線條與色彩。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會用瓦楞紙製作卡榫,完成想要的造型結構。
介紹構成的基本概念,學習攝影構成中的構成布局,了解如何透過畫面傳達主題與情感。
從了解送禮的對象,思考合適的配色,完成具有整體感的花束包裝。
從觀察自然的結構觸發聯想,進而運用到生活中的置物網架(植物水苔球)的設計。
在人性尊嚴的課程主中,主要希望學生學習到「尊重他人」且「消除歧視」,而此份報紙的內容提到服裝沿革、穿搭自信以及自我肯定和追夢。
透過攝影構圖實驗,體會攝影中的構成如何影響影像美感。
從校園修剪的樹枝中,截取一段姿態最美的比例。進而,從削、磨之中,視覺呈現最完美的比例的樣貌,以及最合手感的線條比例。
從中學生每日書寫的筆記出發,加入版面構成的美感知能,讓孩子透過版面構成:畫面分割、瞭解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導入城市人孔蓋議題,探討人孔蓋上的圖像內容與構成,進一步認識圖像簡化的設計概念,嘗試將家鄉造形元素進行簡化,建構家鄉圖像資料庫。
運用在地色彩、染色植物進行配色練習,以手工書封面與線香座造型作為色彩與質感、構成構面的練習。
進行質感採集,並蒐集廢材作為素材表面材,以書籤為任務,連結材料、質感印記,設計相對應質感書籤。
探討植物本身、花器的比例、色彩關係,並觀察植物的姿態適合何種植栽方式,建立生活美感概念。
透過手抄紙及押花的準備過程;留下對校園美感記憶。將手工紙素材製成手作卡片。
本課程以帶領學生認識及記錄校園中的植物,在仔細觀察植物姿態及葉片外形後,以新媒材進行創作。
透過探索找到生活連結與認知,感受環境與自然的結合,對美感經驗的累積與論述。
透過拍攝校園,以圖文編排呈現適宜且均衡的構成,呈現「美」的樣式。
同學透過A4紙乘載器的製作了解結構課程,體驗力量延展,試著設計出相對應的水果乘載器。
以最基本構成之美為目標,從生活中「擺放物件」開始,並能應用於野餐主題課程。
用義大利麵作為線及紙卡作為面的概念了解力學,思索椅子在不同時空所呈現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