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以「結構」構面為教學核心,從建築中的窗戶思考窗的功能及意義
本課程以手繪印花圖樣進行實驗,期望透過手繪印花設計讓學生探索與嘗試應用秩序構成
美的實驗室_字構成、版構成(八下)|構造的光構成_色環拼接燈罩(九下)
了解書面排版需要從基礎辨別開始,以實際的操作為主要的設計方式
分組活動討論與個別作品完成,進行構成美感的單一重複、秩序構成、漸變韻律的組合
從「線」到「面」的觀察與實驗,學習了描述、分析、表達、理解質感初探步驟
以生活中的模矩設計實例,帶領學生觀察其中的秩序性、比例的運用、構成的美感
本次課程以花磚為主題,從基本的塊面分割練習開始,到單位形、二方/四方連續的實作
課程設計企圖以引導學生發現結構的重要,經由結構物件的操作過程,讓學生體驗結構的穩定美感
美感預期成果 1 環境色的觀察,色彩三要素的再練習。 2
經由色彩心理學,讓學生了解「顏色與情緒」的關係,再以撕貼作品解構當下情緒
大到建築物構造體,小到原子筆、立可帶等,這些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和用到的構造物品。課程以「構造」為主軸,思考其構造美的要素有哪些,進而培養其自身的美感經驗。
從日常生活中紙張的種類和運用,瞭解平面紙張與包裝盒質感上的差異與功能上的合宜性。運用構成的方法,結合各種肌理和質感變化,盡情發揮表達審美的能力呈現質感之美。
構造是依功能需求,使用合宜的組構方式,讓設計想法落實,透過做中學的不斷操作,能依不同材料特性和功能需求,完成兼具美感的接合方式。
藉文章內容和文宣的分類、群組和位置關係配置的歷程,理解明確的主從關係
使用安妮新聞第十期 p2-p3、p6-p7,搭配綜合課的情緒觀測站以及自我探索的單元進行自我情緒探索的延伸教學活動。
經由安妮新聞卡牌遊戲進行聲音表情的練習、劇本設計分組進行偶戲呈現。從中學習不同文化背景的偶戲特色。
透過常見紙張作為材料質感製作選擇,思考「椅子」造形結構與構造功用延伸的可能,引發學生想像椅子造形結構特色,以及結合馬達功能作為未來椅子構造的可能發展。
引導議題的延伸討論,鼓勵學生口語表達,說出自己的心得並分享經驗
將各期主題內容概略介紹,並設計課程學習單,心得發表個人最喜歡的單元
認識報紙構成,運用報紙中有趣且具美感的小遊戲引導學生表達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