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八下)參考美感構面: 字構成、版構成 參考關鍵字:大小比例、調和、構成美感
了解書面排版需要從基礎辨別開始。以實際的操作為主要的設計方式,進行對於生活當中熟悉的事物裡,建立要求的項目,產生有意識行為的概念。進行幾個部份的認識學習。第一部份,書面排版的內容,藉由文字雲的圖像組合,在文字當中選擇有意義與字的大小互相呼應。藉由排列之間空白的行距,文字大小比例的排列方式,產生排列的變化與辨識度。第二部份,從排版的分析觀察,圖像與文字的排列關係,藉由拆解優秀的雜誌,分析圖片放置的大塊面位置,主要標題、次要標題的觀察並記錄。第三個部份,則利用卡點西德的材料,將整個塊面分割成相同的形狀,依據自行選擇的美感,呈現規律的圖形設計。

(九下)參考美感構面: 構成|構造 參考關鍵字:幾何美、卡榫美、光構成
構造的KIT進行幾何互相影響,第一個部份,設計入場門票的卡榫(單一接合,卡榫的認識),進行初步的卡榫練習,產生構成的變化探究,進行構成美感的討論與比較。第二個部份卡榫片的設計美感,使用pazo的概念,進行做中學習好的設計體驗(較多接合面,卡榫的認識),將pazo 的接合點設計與重複變化卡榫的形狀變化,也同時改變外觀的造型與樣貌。第三個部份,結合光線盒的變化,應用色光配色,利用色光構成的美感經驗,以內外層立體構成造型相互重疊,產生的立體交錯造型,產生色光混合的應用。可以應用在日常燈光設計。

美感預期成果

(八下)學生學習到建立文字排版面排列方式,並能應用適度的大小表現可視性。
能學習在平面圖文構成產生美感,並能涵蓋統一與秩序的視覺美原則。
能通過設計限制構成分割的能力,。

(九下)學習到構造佈件排列美感的原理原則。
學習到構造與構造美感連結經驗的應用。
學習到通過設計限制完成以構造與材料功效結合概念。

教師課後省思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原定課程為6月份上完,因為5月18日開始全國進入三級疫情,學校課程轉為線上課程,其影響為八年級最後一堂課程規劃,石膏課程學生無法在家中完成。以簡報軟體設計版面課程作為取代的內容。
九年級學生影響兩堂課程,PAZO色光練習的部分,使用隨手可以找到的不同色彩透明或半透明寶特瓶,透過具備顏色透明塑膠材料,拍攝圖像,上傳至課程當中。PAZO的練習與實作,觀看示範影片,在家中練習製作。實體課程對於學生選擇材料與製作協助,有更好的經歷,這也是在這段時間實施線上課程時,相互學習的經驗。

關鍵字的討論,如果學生普片都可以知道字面意思,可以嘗試先由小組討論,形成共同的重要文句,再由學生個別找出更多可以加入的句子。
第一部份,完成文字雲的練習,這個單元特別使用粗細兩頭的筆,讓學生在手寫的時候,可以依據文字的重要程度,以粗細的字體與內容,產生排列時間距的感受。搭配影片了解排版的細節內容。
第二部份,從排版的分析觀察,圖像與文字的排列關係,藉由拆解優秀的雜誌。這個部分是依據他們沒有這個經驗,特別設計從仿作的察覺活動,主要視覺之外的空白對他們來說,很多都會漏掉原先書內的元素,特別是在書角側邊的設計,方框的字樣都會消失。
這個活動主要可以提醒所有在書兩側的內容都有被設計師放入空間當中,我們忽略的,正是設計師拿來平衡頁面的重要訊息,在互相核對的經驗哩,學生有發現這個部分的狀態,教師認真的態度可以讓他們對於這個微小的不同處,觀察清晰,真正在乎,有助於美感的執行與形成。
第三個部份,則利用卡點西德的材料,將整個塊面分割成相同的形狀,依據自行選擇的美感,呈現規律的圖形設計。選擇的幾何形狀盡量只用一種,避免成為隨便拼湊的圖案,將美感的構成原理原則,帶入本課程中,學生在選擇一種或兩種美感原則,排入拼接的
設計一系列的課程主要可以建構排列的構成其實不只一種用法。
修正為線上課程內容,採用powerpoint的編排,將文字與色塊放入powerpoint的版面當中,敘述在家上課的心情,並運用塊面表現美感。

九年級的課程調整結構與構成,學校常有宣傳資料到處飛的狀況,如何可以結合活動與穿戴裝置的設計為目標。
學生剛開始的時候對於構造的概念,比較沒有意識到,卡榫的存在,經過練習才發現原來卡榫的組合,有很多種方式。例如卡榫設計不只是使用摩擦力來形成堅固的組合,還有時會設計卡勾的造型。
門票的設計可以與科技課程整合,設計感應器的使用,也是一個未來發展的方向。本與科技老師討論使用感應器的部分,課程進行到最後,因感應器處理還需要時間,克服技術面的問題,有預留放置的空間作為設計限制。
第二個部份卡榫片的設計美感,使用PASO的概念,進行做中學習好的設計體驗(較多接合面,卡榫的認識),將PASO 的接合點設計與重複變化卡榫的形狀變化,也同時改變外觀的造型與樣貌。這個部分可以讓學生多一點時間去發現,PASO的設計,藉由已經完成的設計作品,快速的讓學生有卡榫的體驗,然後討論卡榫交錯的時候,圖形改變會形成那些交錯的方式。執行的班級材料可以準備每組六盒,讓學生單獨試驗可以拼接的狀態,再給予紙張練習自行實驗。
第三個部份,結合光線盒的變化,應用色光配色,利用色光構成的美感經驗,以內外層立體構成造型相互重疊,產生的立體交錯造型,產生色光混合的應用。可以應用在日常燈光設計。最後兩堂的課程在線上,修正課程為透過色光拍記憶。使用有色寶特瓶、L夾、或者任何有顏色的透明物體,用手機拍照,上傳到線上課程作業當中。
取得工具與材料有限,學生創作作品多元造型,多半使用回收材料,相當有創造型。

以上為本學期課程修正主要差異變化方式與修正原因。
學生遇到的問題
判斷依據文字的重要程度,程度少數學生相差頗大,以粗細的字體與內容,產生排列時間距的感受,會需要一些時間,有耐心的練習書寫,也同時用鉛筆線條提供輔線,之後再擦除。需要用到H與HB的鉛筆,比較容易擦乾淨。整體單一片的造型盡量相同,學生可以修剪圖樣,以獲得卡榫的銜接方式。多邊連結的部分,可以是參照,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觀察設計師如何設計他的作品。這個也是有點難度,學生在了解[公]扣凸[母]扣為凹原理之後,其實還要能夠自己動手玩一玩,試一試才可以知道這個設計的方式。也同時學會拆解。

未來的教學規劃
二次的修正製作,則有較多的同學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實驗,材料與感受的連結,大部分的同學都可以了解,工具的重要性,也能夠創造良好的結果。材料的色彩選擇、分布樣貌與美感有很大的關係,善用美的原理原則,可以創造出較為原則性的實驗過程,限制了色彩,容易觀察到質感的狀態。
課程推廣參考
這個課程在剛開始的時候,因為上課的時間需要按照班級的學生程度,作調整,因為卡榫的觀念需要刻意學習,觀察各種不同的卡榫內容,然後把這些範圍都給學生看一些,漸進式加多卡榫的部分,連結的內容也可以修改每一片的造型,這樣可以產生很多原理相同,但造型相異的內容。也符合我們是用簡單的原理,簡單的方法,卻可以讓學生活動的原則,以達到對於卡榫\美感\基礎學科\圖像\數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