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磚」為主題帶入課程,帶領學生重新回到時光的回憶中,並且認識用磁磚去裝飾的生活環境美學。
以點的特性做大小、形狀、顏色變化;線的疏密曲折變化;面的重疊、平行、交錯做豐富的變化,進而練習個人學習檔案裡自我介紹的版面設計。
從圓點貼紙的構成練習,到攝影的光源、構圖實作,讓學生構思富有構成美感與主題情境的攝影作品。
引導 學生提升對結構及場域美感的敏銳度,從學校中的角落開始,探索在空間中所具備的美 感,讓學生將生活中所能帶來的美感感受內化。
本課程引導學生透過攝影鏡頭,開啟自身觀察美的雙眼,先以「美的感受」為核心拍攝相片後,再透過彼此觀察與討論,歸納出美的構成要素。透過與國文跨領域合作,連結美的觸角與面向,從視覺畫面轉化成文字詩句,排版到畫面後輸出明信片。最後學生會將整個過程中的思考與感受,歸納成創作理念並進行展覽,期間邀請學生及師長都能夠投票,擴大美感對校園的影響力。
首先以圓點貼紙練習構成,再透過校園攝影構圖,將經典構圖技巧運用到生活攝影中,最後將照片做適宜的排列,完成構成練習。
觀察植物在自然環境型態,透過多次擺放、質感調和、顏色搭配等要素,和諧連結自然美與人工美。
使用回收紙張,並在製作紙漿中加入植物纖維,透過紙漿濃度的拿捏做出具不同質感的紙碗盆。
觀察並了解要贈送禮物的對象,以此製作質感巧克力,並統一紙盒製作與包裝方式,讓裡外的質感富有合宜性。
讓學生將高雄形象圖像簡化於人孔蓋設計,並了解圓形構圖手法,運用繪圖軟體及雷雕、金工技法完成作品。
從顏色與異國文化出發,了解顏色、文字與語言的關係,以月曆為主題,讓學生共同創作異國文化月曆。
提升學生攝影畫面與圖文排版的構成能力,結合拍立得祈福卡製作,體驗手作與數位排版的差異。
從探索生涯為主題,佐以資訊視覺化的設計概念,運用CANVA軟體中的色彩與構成,讓學生了解適宜的圖文編排需具有統一性。
結合「色彩學」及「美的原理」,讓學生觀察花磚常用的色彩及畫面構成方式,並實際調出不同彩度、明度的色票,構成創意花磚。
透過發現食材中色彩、排列及質感選擇能為吃帶來美感與價值上的學習。
將近距離觀察物體的局部細節置入方框中,探索比例與構成概念,將設計稿絹印於布包上。
以圖樣「構成」為主要概念,觀察金門閩式建築上的花磚配置規則,進行花磚圖樣設計創作與版畫印製。
從圓形的特性,以不同色系、大小的圓點組合,探究圓在平面空間構成的美感方式。
以「推測未來的設計」為專題,以色彩、比例及構成融入VR運用,想像30年後未來世界。
引導學生將英文字母轉化為幾何圖形的構成概念進行造型聯想,觀察環境中局部構件與英文字母圖樣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