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本課程設計讓學生分小組使用飛機木製作符合人偶尺度的模型椅,並學習基礎的商業攝影觀念和技術,拍攝自己的成果。
讓學生學習設計屬於地方文化的美感小書「美感行動誌」,傳遞地方文化的美感。
主要讓學生學習美感構面及形式要素,意識到生活中的美感問題並學習整合設計。
學習低彩度的調色與配色,如同減法美學,降低彩度,希望藉此也能讓學生學會體會,尊重環境色,高彩度與低彩的搭配。
學生理解到比例有許多的音樂性與節奏性,能使其融入生活中。
學生藉由水彩調色渲染,將專屬枋寮記憶的山海意象暈染於水泥盆栽上。
學生從校園廢棄樹枝的長、短、粗、細中感受比例之美,並了解何謂「同質異感」。
學生截取樹枝一段姿態最美的比例,製成樹枝筆,感受比例的美感。
學生以縮小版教室公佈欄模型進行模擬製作,體驗比例與視覺空間美感的合宜性。
學生將印章設計的構成圖案,排列於飲料杯袋並自行車縫飲料袋作品。
學生手繪並運用水晶印章來製作連續圖案,了解美感如何透過營造而呈現出來。
學生設計多面體盆器並製作盆器,挑選植栽搭配,呈現每個人創作的獨特氣質美感。
以校園中之樹木殘枝,搭配金屬材質,完成合乎切身之用的桌上型筆架。
取一段符合線條比例的枝材,利用切下的木屑製造手抄紙,感受手作溫度與粗糙感。
操作身形紙卡的比例分割,找出服飾穿搭比例,探討比例與美感的關連性。
藉由操作身形紙卡小工具與大量閱讀各部位穿搭比例圖片,試著找出比例變化對觀看者視覺上的影響,最後藉由自己找出的比例方法,來營造出自己的想塑造的合宜服飾穿搭比例。
本課程透過比例學習工具的研發,讓學生操作並體驗平面設計中版面配置的比例關係,建立「比例感」,並將所學應用於「生涯檔案資料夾」封面設計 。
為配合母親節的到來,學生依據適合的色彩風格,將物件組成作品,以此送給母親。
分析比較學校制服在各種身形比例穿搭時所呈現出來的美與醜,學習利用制服強調在身形比例上的優點或改善視覺比例上的不足,提升學生的自信並成為學生在校園裡的另一個美感驕傲。
透過比例單元發現人體與生活物件的空間關係、探索實體與負空間的虛實美感,而後應用比例模矩於微型櫃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