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穿」的概念發想,運用運用已習得的技術和各項媒材達成包覆、穿戴在人體上的目標。
透過綠色植栽導入學校課堂日常之中,減輕國中生壓力,增加讀書效率,進而提升自信心,勇於接受對未來的挑戰。
從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第 14 項目標是「保育海洋生態」和 SDGs 目標 3 是「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們將國中生活日常與 SDGs14 和 SDGs 3 的連結。
本學期課程內容搭配西洋名畫主題,做為上學期美術課基本色彩及排版應用之延伸,從名畫中的觀察,進而發揮創意與質感搭配創作出名畫再製的作品。
展覽是在一個空間中融入美感藝術與文化議題的藝文活動,我們藉由展覽認識過去到未來的不同面向及知識脈絡,亦是一種跨域的藝術體現。
以「穿」為概念,引導IDEO設計思考。設計生物「穿」,將「穿」實體化。
對線條圖樣進行分析,理解線條立體構成的成因後,應用於生活設計。
從校園的植物出發,透過觀察、描繪,發表所觀察到的線條與色彩。
介紹構成的基本概念,學習攝影構成中的構成布局,了解如何透過畫面傳達主題與情感。
認識校園植物、在地花卉等素材質感,運用構成方法進行植物移印創作,完成植印染書衣。
透過攝影構圖實驗,體會攝影中的構成如何影響影像美感。
從中學生每日書寫的筆記出發,加入版面構成的美感知能,讓孩子透過版面構成:畫面分割、瞭解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運用在地色彩、染色植物進行配色練習,以手工書封面與線香座造型作為色彩與質感、構成構面的練習。
探討植物本身、花器的比例、色彩關係,並觀察植物的姿態適合何種植栽方式,建立生活美感概念。
本課程以帶領學生認識及記錄校園中的植物,在仔細觀察植物姿態及葉片外形後,以新媒材進行創作。
透過探索找到生活連結與認知,感受環境與自然的結合,對美感經驗的累積與論述。
透過拍攝校園,以圖文編排呈現適宜且均衡的構成,呈現「美」的樣式。
從生活自然觀察開始,結合在地特色與生活經驗,進一步用視覺圖像做閱讀理解。
從生活「自然探索與觀察」開始,打開五感體驗,尋找感動拍下瞬間為永恆。
以最基本構成之美為目標,從生活中「擺放物件」開始,並能應用於野餐主題課程。